王翰
【注释】 游宦天涯二十年:指作者在京城做官二十年。归来双鬓已皤然:指作者从京城返回家乡,两鬓已经斑白。逢人写帖常求米:意思是说经常向人请求粮食。送客裁诗不当钱:意思是说赠送客人诗歌,不值钱。画虎不成惭我拙:意思是说自己绘画技艺不高,惭愧自己笨拙。登龙有幸喜君贤:意思是说有朝一日飞黄腾达,高兴的是遇到了贤能之友。金龟不惜知音费:意思是说不惜金钱来结交朋友。也向长安学醉眠
诗句大意: 曾向吴山训子衿,岂期贫病苦相侵。 一身卒岁无衣褐,十口逢灾罄橐金。 翻译与注释: 1. 《简茅津渡梁巡检二首 其二》是明代王翰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贫困中度过一生,生活艰辛。他回忆起自己年轻时曾在吴山(位于今江苏南京)接受儒家教育,那时他的衣着整齐、精神饱满。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发现自己已经年老体衰,甚至没有一件合适的衣服可以穿,而家中则有十口人需要照顾
千叶石榴花 牡丹开罢到群芳,一种仙葩更异常。 雨浥繁英鸡帻碎,风梳密叶翠翎长。 舞裙偏爱分腥血,笑靥应知姑射香。 庭院开时多爱惜,莫教秋信到银床。 译文: 石榴花盛开在花园里,牡丹花开过后,它独自绽放在众花之中,显得尤为特别。雨水打湿了它的花瓣,就像小鸡头上的冠冕一样破碎;风吹过,它那密密的叶片仿佛长出了翡翠般的羽毛。它的舞裙总是偏爱那些带有血腥味的花,因为它知道姑射山上的香气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清明登瑶台 - 清明时节,登上高耸入云的仙台欣赏风景。 - 注释:“清明节”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常在这一天扫墓、祭祖,而“瑶台”通常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比喻高远之地或高处。 - 赏析:表达了诗人在清明时节,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及向往。 2. 百丈仙台与客游 - 百丈高的仙台上,与游客一起游览。 - 注释:“百丈”形容高度,“仙台”同上。 - 赏析
【注释】 流落:飘泊,流浪。会合难:会面困难。老泪湿征衫:泪水沾满衣衫。道远音书久不缄:书信在路上走了很久都没有封好。函内仪容须默记:信封里写的是仪容。断碣:指墓碑。重劖:再刻。南宫:指科举考场的南门,因唐时考试多在曲江池南面举行,故称。阿咸:苏敬的小名,苏轼的弟弟叫子由,字子由。《东坡志林》卷四:“苏子瞻(轼)少与弟子由兄弟相师友,尝同赋诗‘阿咸’,子瞻云:‘吾兄为阿咸,阿咸未闻苏氏诗。’”
【诗句释义】 1. 久雨述怀:长期下雨,抒发自己的感慨。 2. 秋来连日雨涔涔:秋天的连续几天都在下雨。 3. 入夜闲愁苦不禁:晚上感到孤独、寂寞和忧愁。 4. 冉冉绿苔沿砌长:绿苔沿着台阶慢慢生长。 5. 潇潇黄叶拥门深:黄叶堆积在门口很深。 6. 匡时疏拙无奇策:试图改变时局,却觉得自己无能为力。 7. 忧国衰残负此心:忧虑国家的衰落和残破。 8. 长夜不眠空倚枕:长时间失眠
诗句释义: - 绿酒喜随藜杖到:绿酒,指绿色酒液的酒。藜杖,一种用草制成的手杖,这里指作者拄着的手杖。此句意为:在登临之际,高兴地喝着绿色的美酒,随着手杖前行。 - 白头须插菊花归:白头,白发,形容年纪已高。菊,这里指菊花,一种常用于插在发间以示节操或纪念的植物。此句意为:年岁已高,须得插一枝菊花回家。 - 苍山日暮林烟合:苍山,指高大而苍翠的山。日暮,太阳落山。林烟合,形容山林间云雾缭绕
清明有感 春天刚到,溪水初生,芹菜吐芽。柳絮纷飞,雪花飘洒,覆盖着清澈的沙滩。竹鸡在乱石之间啼叫,桑树小径被遮住一片昏暗。野雉低飞,麦田斜斜。纸钱随风飘散,人们上坟祭祖。雨中,树木朦胧,游人回家。太平盛世的景象,真是值得吟咏,一幅青帘在杏花旁。 注释: 1. 春水初生芹吐芽:春天到了,河水开始流动,水中的植物也长出了嫩芽。 2. 柳绵飞雪满澄沙:柳絮像雪一样在空中飞舞,落在了清澈的河沙上。 3
过眉山二苏先生墓 玉堂得意少知几,岭海归来两鬓丝。 此地青山好埋滑,何年赤壁重衔悲。 应知双冢秋风日,正是连床夜雨时。 千古英灵犹不死,烛天文焰照峨眉。 【注释】 玉堂:此处指翰林院,是古代文人学士办公和学习的地方。得意:成功或得志。少知几:很少被理解或赏识。岭海:岭南和海边。两鬓丝:指年纪已老。此处青山:这里指苏轼墓地所在的眉山。滑:形容岁月如水般流逝。何年赤壁
【注释】 吴山:指吴门(苏州)。 诸生:古代对秀才的称呼。子,同“字”。 一付:一会儿。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全诗以“去官”始,而卒于“归田里”,中间四句又由“去官”而“流落”而“无几”,再转而“感旧”而“思乡”,最后又“有时一付掀髯笑”而“得失原来是偶然”。结构严密、变化有致。 “一别吴山又四年,客途流落几扶颠。”起句写与吴山别后又是四年时间了。吴山是南京的名胜,也是诗人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