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荣宝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赏析”,答题时注意先答出诗句的字面意思,然后结合注释和关键词分析其表达效果。 1.这首诗是作者在戊午年(1788年)到己未年(1789年)期间写的一组咏物诗中的第六首,描写了晚晴时分的景色。 2.第一联,“阴崖几日雨如丝,向晚晴峦众绿滋”。阴崖上连着几天的春雨,就像一根根细丝
【解析】 此诗作于诗人退居山阴时,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首联“养疾岩阿挈妇来”点明诗人在山中隐居,妻子来探望他,并一起登山游玩。颔联“开帘云气侵衣袖,移席湖光落酒杯”写诗人与妻子登山游赏的愉快情景。颈联“山鸟无机千种啭,野花得泽四时开”描写了山中景色的迷人之处。尾联“林峦着处皆吾土,何用登临触绪哀”抒发了诗人对山水美景的热爱之情。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内容来判断正误,并按题目要求作答。 【答案】 邺台遗恨付衣裘,铜雀风高妓吹休。 贤子极宜知舜禹,君王微惜过伊周。 至今龙战当涂骇,终古乌飞绕树愁。 异日多情吴客至,空将清泪注漳流。注释:邺台是曹操所建的行宫,他死后被毁。邺台的遗恨都付给了衣裘。铜雀台在邺城东南,台上有歌舞女乐,曹丕曾在这里宴饮歌舞
【注释】戊午、己未:指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夏木扶疏:高大的树木。绿蔽天:树荫遮天。饭馀:饭后。携卷,拿着书卷。足流连:舍不得离开。平畴:平坦的原野。雨笠:雨具。残照:夕阳余晖。暝烟:傍晚的雾气或烟尘。稍喜:稍微喜欢。民风同内地:民俗风俗与内地相同。自惊:自己感到惭愧。客鬓异中年:客人的白发已与中年相区别了。湔除:洗涤,这里指洗濯,消除内心的郁闷。内热:内心郁积的热火。嫌难尽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棣的《观耕》的原文和注释。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译文: 新雨过后田野充足,足可一犁耕作,春耕不分早晚; 平坦的大地上牛儿健步前行,杂树成荫鸟儿栖息低飞; 儒生效法已虚名,惭愧地学习耕种,心机渐渐平息,领悟到种田的奥妙; 何时再购买村南那间小屋,准备手执烟锄自耕自种。 赏析: 第一联: - 关键词: "新雨"、"足一犁" - 含义: 雨水刚下过,土地肥沃
丁巳除夕(丁巳) 银镫如月斗婵娟,犹喜妻孥共绮筵。 雪满灵山非禹域,灰明劫火在胡天。 寻声已合知庄舄,辨貌能无怪鲁连。 进德退耕俱怅望,起看朝彩远峰巅。 【注释】 ①银镫:指代灯笼。②绮筵:华丽的宴席。③灵山:即庐山,又名匡山,在今江西星子县西北。④鲁连:战国时鲁国人,以辩士知名,与邹衍齐名。⑤进德:指有德行的人。⑥退耕:指隐居不仕。⑦朝彩:晨光的彩练。⑧庄舄:见“庄舄方还”条注。⑨辨貌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登鹳雀楼》的一首,全诗如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注释:白日依山而落,夕阳映照着黄河奔流不息。要想看得更远,必须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首句“白日依山尽”描绘了夕阳西下的画面,形象地表现出太阳落山的景象;“黄河入海流”则以黄河为背景,展现了其奔腾向前的气势
【解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首联点出怀曹君直的缘由,即曹霸在世时,自己贫困,文章也比不上曹霸。次联写曹霸死后,朝廷拟要调元诏来祭奠他,但虎观寺里还保存着他的议礼书。《文选》注:“《魏武帝纪》,建安二十三年,议郎华歆定谥策曰:黄初中,有异政,可谓贤王。”可见曹霸生前是有名的大臣,死后仍被追赠官爵。第三句化用“鸾台”典故,以拟人手法表现曹霸的清贫生活
【解析】 此诗首联写诗人在初夏时节,暂作停居之想。中间两联以“书”“药”为意象,分别从两个侧面来写自己的闲适生活。尾联写自己虽无归途,但仍然可以享受这难得的闲静生活。全诗语言平易自然,清新隽永。 【答案】 译文: 刚住下才十多天,庭院又到绿阴浓密的地方。 白天时间很长,只有与书籍亲近才能消磨时光。 人生也有极限,诗歌可以记录历史; 回家的路还是没有,只能在梦里驾车而行。 我在一个风轩里铺开席子
紫李朱樱夹路低,茂林过尽见清溪。 耕馀舍后眠新犊,炊熟门前唱午鸡。 十国纵横疲野战,数家老寿乐岩栖。 牵筇不觉经行远,便恐重来径已迷。 注释: 1. 紫李朱樱夹路低:紫李和红樱交错在路旁,显得格外低矮。 2. 茂林过尽见清溪:穿过茂密的树林,终于看到了一条清澈的小溪。 3. 耕馀舍后眠新犊:耕作之余,把牛犊放在屋后休息。 4. 炊熟门前唱午鸡:煮饭时,门铃叮当作响,仿佛是在唱着“午鸡”的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