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木扶疏绿蔽天,饭馀携卷足流连。
平畴雨笠收残照,远市星镫入暝烟。
稍喜民风同内地,自惊客鬓异中年。
湔除内热嫌难尽,数取匏尊酌涧泉。

【注释】戊午、己未:指唐僖宗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夏木扶疏:高大的树木。绿蔽天:树荫遮天。饭馀:饭后。携卷,拿着书卷。足流连:舍不得离开。平畴:平坦的原野。雨笠:雨具。残照:夕阳余晖。暝烟:傍晚的雾气或烟尘。稍喜:稍微喜欢。民风同内地:民俗风俗与内地相同。自惊:自己感到惭愧。客鬓异中年:客人的白发已与中年相区别了。湔除:洗涤,这里指洗濯,消除内心的郁闷。内热:内心郁积的热火。嫌难尽:嫌洗濯不尽。匏尊:匏瓜酒器。涧泉:山泉。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中和三年(公元883年)任太学博士时作。诗人因感于时局不稳而忧心忡忡,于是借游历田野,观察民俗风情来抒发自己内心的郁闷。

开头两句写诗人游览郊外,观赏美景,心情舒畅。”夏木扶疏绿蔽天,饭馀携卷足流连。”夏日绿树参天,枝叶茂盛,遮蔽了天空,使人感到清爽宜人;饭后带着书卷漫步其中,流连忘返。这两句诗以优美的笔调描绘出诗人游览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色,渲染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为下文抒发自己的情感做了铺垫。

第三句”平畴雨笠收残照,远市星镫入暝烟。”诗人继续描写旅途中的景色,雨后的田野一片绿油油,农民撑着斗笠回家收庄稼;远处的小市上灯火通明,人们忙碌的身影在暮色中消失。这两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熟悉和热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活状态和艰辛。

接下来两句”稍喜民风同内地,自惊客鬓异中年。”诗人在欣赏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和了解了农民的生活状况后,心中产生了一种喜悦之情。他感到这里的民俗风俗与内地相似,没有太多的差异;同时,他也为自己年岁已高而头发变白感到羞愧,意识到自己已经老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当前社会现实的不满和自己内心的矛盾情绪,同时也流露出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最后两句”湔除内热嫌难尽,数取匏樽酌涧泉。”诗人在内心深处仍然感到压抑和不安,于是决定洗濯内心,消除心中的郁闷之情。他拿起瓢子从山泉中舀水喝,以此表达自己内心的苦闷和无奈。这两句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内心的矛盾情绪,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