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嘉缜
诗句释义与赏析 风里飞花,雨余黏絮,些些情境谁知。渐老红蚕,可能抛却冰丝。鸡鸣如晦人间世,托微波、剩有清词。但其间,莫写闲愁,只写幽思。” - 风里飞花:风中花瓣轻盈飘落。 - 雨余黏絮:雨后细丝般的柳絮随风舞动。 - 些些情境谁知:这些自然景致的美好和微妙变化,只有作者自己才能体会。 - 渐老红蚕:比喻时间流逝,如同蚕吐丝变老。 - 可能抛却冰丝:指蚕丝可能随着年月逐渐变得脆弱。 -
铁干青虬踞远岑。明珰翠羽出江浔。 高山流水待知音。籁寂忽传风谡谡,波回闲弄玉泠泠。 几人弦外识琴心。 注释: - “铁干青虬”意为青色的龙形铁干,比喻坚强而有力的形象。“踞远岑”形容其气势雄伟地盘踞在远方的山岭之上。 - “明珰翠羽”指的是明亮如珠宝的装饰和翠绿色的羽毛,象征着美丽与高贵。“出江浔”表示这些装饰从长江边流出。 - “高山流水”源自古代传说中
金缕曲 庚子闰月赋 天上春常有。笑人间、惊寒怯暖,娇花弱柳。净洗铅华清到骨,不惜影香俱瘦。更何怕、雨僝风僽。一夜花奴催羯鼓,待侵晨、便放孤芳秀。 出幽谷,慢回首。沈沈密霭生春昼。半模糊、姚黄魏紫,颇知名否。镇日阑干成暝色,竞把绿章轻奏。错记了、海棠时候。唤醒春魂香国午,盼园林依旧花如绣。迎皓月,人长寿。 注释: 1. 天上春常有:意思是春天无论在什么时间都是存在的。 2. 笑人间、惊寒怯暖
满庭芳·辛丑中秋 借雨迎凉,催云吐月,特遣佳节娱秋。 - 借:借助,指利用自然现象(如雨水、云彩) - 迎凉:迎接凉爽的天气 - 催云吐月:催促云层散开,让月亮露出来 - 特遣:特地派遣 - 佳节:美好的日子,这里特指中秋节 - 娱秋:娱乐秋天 圆灵冰镜,玉斧倩谁修? - 圆灵冰镜:形容月亮像明净透明的镜子一样 - 玉斧:古代传说中的神工,用玉做成的工具 - 倩谁修:请谁来修补这明亮的月亮
诗句翻译 壶中天:指在壶中仰望天空,形容心境高远。 题史绳之中丞:题写在史绳中的中丞,可能是指某人的名字或职位。 僧窗夜雨图:描述僧人在夜晚的窗户前观赏雨景的画面。 云霄一羽:形容云彩飘浮如羽毛般轻盈。 的的江烽红过岸:描写红色的烟雾从江面上升起的情景。 未碍短檠秋碧:指秋天的绿色被短檠(古代用来照明的器具)反射出来。 抱膝情长:形容心情长久如坐拥膝盖一般。 画齑志远
《晓行送客》 译文:清晨,我送走客人, 陇亩纵横,绿意盎然。 笋舆安稳,村路平坦。 彩旗春劝耕,丰收在望。 尘坱扰攘,冠盖如云。 月眉湾弯,水环山绕。 夕阳红满,山色如画。 注释: 1. 烟润:形容清晨的雾气湿润,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2. 凉嫩:形容清晨的天气凉爽而清新。 3. 雨初晴:描述雨后天空晴朗的情况。 4. 陇亩纵横翠生:指田野中的农作物生长茂盛,呈现出绿色。 5.
【译文】 绿杨如荠绕堤边,一叶小舟晴江上。 临流亭子碧栏干,栏外杏花红艳艳。 春水轻载船如天,双橹摇烟破晓寒。 醒来怪底怯轻寒,篷背宿雨还未干。 注释: - 虞美人:词牌名,此词为咏物词。 - 绿杨如荠将堤绕:绿杨如荠指杨柳的叶子像小荠菜一样,环绕在堤岸上。 - 一棹晴江晓:一叶小舟在晴朗的江面上行驶。 - 阑干:栏杆。 - 阑外杏花红意十分酣:栏杆外的杏花开得正盛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姜夔的《念奴娇·过垂虹》。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金缕曲 南城丽谯闲眺 青翠浓如许。 望参差、丝丝烟柳,人家遮住。 挂起疏窗闲眺目,恰对画图佳处。 更澹冶、春山无语。 那用沧桑谈远事,祗明湖、眼底成平楚。 云影漾,日光午。 江山信美非吾土。 问当年、王粲登楼,是何情绪。 雅俗使君能坐镇,藉甚风流厨顾。 奈四境、耽耽如许。 阅世人生同一貉,画葫芦、依约前番谱。 看汉水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迈陂塘 其六 饯岁”,起笔点题,说明是写送别之年。 “笑年年、送寒迎暖,回环却判新旧”,从时间上说,送走了旧的一年,迎来新的一岁,年复一年,循环往复。“回环”一词,写出了时间的循环往复。但诗人认为,岁月的循环往复并不能改变事物的新旧更替,因此要判新旧。这一句中“却”字用得很巧妙,既写出了对新岁的到来充满了希望,也写出了对老去的岁月的无奈。 “人间甲子悤悤过
诗句解析及译文: 1. “导双斿五马出郊坰” - 引导着两匹游船和五匹马走出郊外的边界。描述了一幅生动的景象,展现了春日里人们的喜悦和活力。 2. “恰江城入画,野含宿润,鸟弄新晴” - 正好是春天的到来,江城如同画卷一般,大地被一夜的雨水滋润,鸟儿在晴朗的天空下嬉戏。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3. “豆甲麦苗如绣,贴地绿云平。向着春来处,款款盈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