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镒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把握诗歌内容,理解诗句意思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逐句释义”“赏析”,要求学生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和艺术手法,注意要结合全诗分析。 第一联,一水回环漾浅沙,竹林深处老夫家。意思是:一条小河环绕着浅浅的水波;竹林里,我那破旧的家。“一水”是写景,“回环”指水流曲折。“漾浅沙”是说水面泛着微波。“竹林”是实写,“深处”是虚写。
诗句原文: 苦吟诗客鬓苍华,又向东风试墨花。柏叶谩供新岁酒,竹门还访故人家。纷纷世事仍多患,落落吾生未有涯。溪上五年相伴住,钓竿随分占鸥沙。 注释与赏析: - 苦吟诗客:形容诗人因苦于诗歌创作而显得憔悴。此处表达了诗人在新的一年里对文学创作的执着与辛劳。 - 鬓苍华:指头发已白,意味着诗人年纪已高。 - 又向东风试墨花:诗人再次尝试用笔尖蘸墨书写,象征着不断追求艺术的不懈精神
诗句解析: 1. “次韵叶文学立春日城回过访” - 这句描述了在立春日,叶文学来访的情景。"次韵"意味着这是对原作的回应。 2. “寒尽山城换历头,雪消春水满汀洲。” - 这两句描绘了冬去春来的景象,寒意消散,山城迎来了新的开始。 3. “梅花村外逢朋旧,竹叶尊前话客愁。” - 描述了与老朋友相聚在梅花盛开的村庄,用竹叶酒畅谈心中的忧愁。 4. “直把诗书为活计,故应鱼鸟识风流。” -
次韵友人生日 诗人通过描写朋友的外貌和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赞美。 译文: 栝山隐士喜年高,点点霜华入鬓毛。 云屋天香生古桂,霞杯春色映仙桃。 翻经释子飞金策,称寿词人集褐袍。 我亦知君眼如月,夜窗不厌看书劳。 注释: 1. 栝山:指代隐士所在的地方,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理位置或者象征性的地点。 2. 霜华:指雪花,这里用来比喻白发,因为雪花是白色的,而白发也是白色的。 3.
世事无穷蚁磨还,移家暂隐此山间。 耕桑自乐民风厚,兵火无惊客意闲。 沙岸水明花的的,石阑风暖鸟关关。 赤岩闻道犹奇绝,约子何时共陟攀。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世事无穷蚁磨还” - 解释: 世间的事情如蚂蚁般微小,却永无止境地循环往复。 - 注释: “蚁磨还”形容世间事物变化多端,循环不已。 - 赏析: 这句诗用蚂蚁比喻世间的琐事和纷争,表达一种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2.
这首诗是李山甫教授在避乱时期所作,描述了诗人在山中隐居的生活和对未来的期待。 我们来看第一句:“避乱山中白发垂。”这里,“避乱山中”指的是诗人因战乱而隐居于山中;“白发垂”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岁月的痕迹,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忧虑与不安。 我们看到第二句:“近闻访旧入城池。”这里的“访旧”可能是指诗人对过去的亲友、故友的回忆或思念;“入城池”则表示诗人即将回到熟悉的环境,开始新的生活。
赏析: 此诗是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一位安南上将归降后的感慨和对国家的忧虑。全诗以胡公(指越南安南的将领)的归降为背景,通过描绘归降前后的景象和个人情感的变化,展现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期望。 诗句解读及译文: 1. “安南上将喜来归”:描述了安南上将归来的情景。 2. “路入双溪暑气微”:描述归途中经过的双溪地区,气候凉爽。这里的“双溪”可能是指越南北部的两条河流,也象征着和平与宁静。 3
【注释】西涧主人:作者友人。 【赏析】《次韵西涧主人二首》是诗人为酬答友人之作,其内容和形式都与酬赠诗相类。这是第二首。第一首是说,“长日闲消别馆棋”,即在朋友的别馆中下棋消遣。第二首则说,“川原自觉同仙境,人事犹如未乱时”。这里既写景又抒情,写景时以“川原”对“别馆”,“同仙境”对“长日闲消”,“未乱时”对“人事”,用意十分精警。而最后一句“浊酒一尊聊自遣,坐看新月上前墀”,则是全诗的高潮
诗句解释及赏析: 1. 屡遭离乱奈愁何,对月今宵感慨歌。 - “屡遭离乱”描述了作者经历了多次的战乱和动荡,“奈愁何”则表达了内心的无奈与悲伤。而“对月今宵”则是在中秋这个特定的时刻,面对明亮的月光,不禁感慨万千。 - “感慨歌”指的是诗人因时而发,借酒当歌,抒发心中的哀愁。 2. 万里烟尘连紫塞,九天风露下银河。 - “万里烟尘”形容战争造成的混乱和破坏,“连紫塞”可能是指边疆地区
马湖桥畔曾分手,五见凉风换葛衫。 上国无媒干禄餋,北山小隐免林惭。 石池乘月通泉水,苔径锄云种竹杉。 多谢相知为相问,心闲日与野人谈。 注释: 1. 马湖桥畔曾分手:马湖桥是地名,此处表示在马湖桥附近曾经分手。 2. 五见凉风换葛衫:五次看到凉风吹过,换掉了身上的葛衣。 3. 上国无媒干禄餋:指的是自己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或官职。 4. 北山小隐免林惭:在北山上隐居,避免被世人嘲笑。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