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乱山中白发垂,近闻访旧入城池。
芦花月淡人无处,桂子风凉雁过时。
旅衬回程扶道左,举家迎哭向溪湄。
他乡莫恨相知少,自有门生奠酒卮。
这首诗是李山甫教授在避乱时期所作,描述了诗人在山中隐居的生活和对未来的期待。
我们来看第一句:“避乱山中白发垂。”这里,“避乱山中”指的是诗人因战乱而隐居于山中;“白发垂”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岁月的痕迹,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忧虑与不安。
我们看到第二句:“近闻访旧入城池。”这里的“访旧”可能是指诗人对过去的亲友、故友的回忆或思念;“入城池”则表示诗人即将回到熟悉的环境,开始新的生活。
我们看到第三句:“芦花月淡人无处。”这里的“芦花”可能是诗人所在地区的自然景观;“月淡”则表达了诗人对孤独、冷清的情感;“人无处”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感。
我们看到第四句:“桂子风凉雁过时。”这里的“桂子”可能是诗人所在地特有的植物;“风凉”则传达了季节的变化给诗人带来的凉爽;“雁过时”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我们看到第五句:“旅衬回程扶道左。”这里的“旅衬”可能指诗人的随行人员或同伴;“回程扶道左”则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期待和对家乡的思念。
我们看到第六句:“举家迎哭向溪湄。”这里的“举家”可能是指诗人的家人或其他亲近的人;“迎哭”则表明他们正在为诗人的归来而感到喜悦;“向溪湄”则可能意味着诗人即将回到家人身边。
我们看到第七句:“他乡莫恨相知少,自有门生奠酒卮。”这里的“他乡”可能指的是诗人目前所在的异地;“莫恨相知少”则表达了诗人对亲情或友情的重视和期待;“自有门生奠酒卮”则表示诗人相信他未来会有更多的朋友和学生支持他。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在避乱时期的生活和情感,展示了他对家乡和亲情的眷恋以及对未来的积极期待。同时,诗中的景物描绘和情感表达也体现了诗人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