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镒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他的好友陈季常的作品,陈季常用“吴山别墅”来表达他与友人相聚的愉悦心情。 首句“亭馆高明客喜临”,描述了一座高耸入云的楼阁,这里的主人欢迎着远方的客人的到来。 第二句“门深无事寄豪吟”,表达了主人在没有事情的时候也会拿起琴来吟诗,展现了主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执着。 第三、四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日长时幽鸟窥帘影,风定后闲云堕砌阴。这里的“幽”、“闲”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并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全诗内容,包括诗歌的标题、作者、诗词内容、诗词的情感、重点词语等。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如“浓绿阴阴如水清”,“浓绿”写出了春雨的绵绵,“阴阴”写出春雨的绵密,“如”是比喻,用“水清”写出了春雨细密润物无声的特点;“银瓮碧香浮臈味”,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写了春天的美景;“锦笺绣句写春情”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背诵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的内容整体感知,然后结合着具体的语境来进行分析。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绕涧青青万竹林,一春为客此登临”两句诗,意思是说:环绕山涧的是一片片郁郁葱葱的竹林,春天时节,我常来这做客登临观赏。诗人通过描绘竹林的景色,烘托了作者在山林中游憩的愉悦心情。 “伤怀事往闻犹怕,遣兴诗成懒再吟”两句诗,意思是说
这首诗是作者对西涧主人的次韵之作,表达了他对世事的担忧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1. 忧时心绪乱如丝,世事安危局面棋。 译文:忧国忧民的心情如乱丝般纷乱,世事的安危就像下棋时的局势一样难以预测。 注释:忧国忧民,指为国家和人民忧虑;乱丝,形容心情混乱;安危,比喻事情的成败;局,比喻局势;子,棋子,这里借指局势;棋,比喻局势。 2. 倦骥长年悲远道,惊乌明月绕高枝。 译文
【注释】 和周山长别后见寄韵:我和你分别后,你寄给我这首诗作。 穷居彼此共栖迟:我们贫困潦倒,同处一室却相安无事。彼此,彼此相对。栖迟,暂留,居住。 薄宦无成与愿违:仕途不畅,没有达到自己的愿望。薄宦,官位低微。 白发五年愁避乱:已经满头白发,在这战乱的年代里,只能愁苦而无处逃避。避乱,逃避战乱。 青灯一夕喜论诗:只有这一盏孤寂的灯光,在夜晚的寂静中,才能高兴地谈论诗文。青灯,青油灯。
【注释】 ①次韵:即和诗,是跟原作内容相仿而用韵相同的一种诗歌体裁,多用于赠答、唱和。 ②山斋:指隐居山林的住所。终日:整天。睡昏昏:形容昏沉不清醒的样子。 ③分:分离,离别。 ④张烛:点燃烛火。三载:三年。别:离别。 ⑤谩:空,白白地。半生勤:一生勤奋读书。 ⑥自怜:自己怜悯。冷味齑(jī)盐淡:比喻清贫的生活。齑饭,古代的咸菜。 ⑦冰肠曲蘖(nǐ):比喻酒性极烈。冰肠,比喻酒性极烈。曲蘖
昔闻淮海秦公子,谪宦南来古栝城。 昼卧藤阴迷客梦,春游沙外听莺声。 三年监税无他事,一日逢僧话此生。 结社题诗遗迹在,高风还似晋渊明。 注释: 昔闻:从前听说。 秦少游:秦观,字少游,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 谪宦(zhé huàn)南来:贬谪到南方。谪宦,指因政治原因被贬谪的官员。 古栝城:古时地名,此处泛指秦观被贬之地。 迷客梦:使客人的梦境都变得模糊不清。 春游沙外听莺声
这首诗的原文是: 三年冷舍近蟾溪,青杏婆娑桂树低。岩寺每寻僧说偈,皋亭还与客分题。别来岁月身逾老,乱后山川尘尚迷。想见东林如旧日,好随松鹤共幽栖。 译文: 三年前我住在冷清的房子里靠近蟾溪,青杏树婆娑摇曳,桂花树低垂。我在岩寺常去寻访僧人,谈论偈文;在皋亭山也和客人分享题目。自从离别以来,已经过去了许多年,岁月使我更加衰老,战后的山河依然被尘土所迷。我想看到东林寺就像以前一样宁静
【译文】 潇潇苦雨湿衣裘,两度移居尚未休。 岩树层层云雾暗,野花片片石泉流。 怕遭兵火依高寨,愁对妻儿忆旧丘。 恰似携家江上住,明朝风浪又移舟。 注释: 壬寅: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三月八日:农历二月十五日。避乱:躲避战乱。西涧:即西涧驿,在今河南洛阳市西南,是北宋时通往西京的要道。十八日复移石梁寨:石梁寨是宋代名将岳飞的故里,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北二十里处。 潇潇:细雨纷飞的样子。苦雨
解析: 1. 诗句释义及翻译: - 清溪绕屋竹萧然,潇洒蕉衣乐暮年。 注释:在清溪环绕的房屋中,竹子显得格外萧瑟,穿着宽松舒适的蕉叶衣服,快乐地享受着晚年时光。 译文:环绕清溪的房屋里,竹子显得孤独而萧疏;身穿轻松自在的蕉叶衣,享受着宁静的晚年。 - 数点归鸦流水外,一行飞鹭碧山前。 注释:远处几只归来的乌鸦点缀在流水边,一行飞鹭在翠绿的山峦间穿行。 译文:在流水边,几只乌鸦静静地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