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雅
【注释】 1. 题昭君图:为昭君出塞的画题词。2. 一曲琵琶:指昭君和亲时弹奏《胡笳十八拍》的乐曲,曲中有“千种恨”的哀怨之情。3. 百年图画:指昭君画像。4. 君王:指唐玄宗,因宠幸杨贵妃而听信谗言,致使王昭君被遣嫁匈奴,有负于她。5. 海宇:指天下、全国或整个天地。6. 奠安:安定。7. 赏析:此诗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人借题昭君画像,抒发了对君王无端听信谗言、使王昭君远离家乡
注释: 芙蓉叶上,雨声细细。一盏残灯,映照着寂静的夜晚。 我长期在外漂泊,乡思之苦难以忍受。不知道哪家的儿女,又在吹奏着箫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客居他乡之人的孤寂与思念家乡的情感。首句“芙蓉叶上雨潇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色,芙蓉叶子上的雨水淅沥沥地下着,给人一种静谧、凄清的感觉。接着,诗人用“一盏残灯照寂寥”来表达自己孤独无依的心境。这里的“一盏残灯”象征着诗人的困境和内心的孤独。
注释:夜深了,客居他乡的我独自倚靠在栏杆边,望着天空中的月亮,听着洞箫的声音,心中充满了思乡之情。云散去之后,江天一片明亮,月光洒满了高楼。我不禁倚靠过栏杆,感受着风和露水的清凉。忽然间,听到几只孤雁在沧洲上空哀鸣,让我想起了家乡的亲人。 赏析:这首诗以“客夜”为题,描绘了诗人在异地他乡的夜晚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全诗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孤山山中小有天,时有隐者来盘旋。 梅花如雪千万树,徙倚月下怀逋仙。 诗句释义: - 孤山山中小有天:孤山,通常指杭州西湖中的一个小岛,因地理位置偏僻而被称为“小有天”。这里的“孤”字可能指的是孤独、独立之意。“小有天”则形容这里天地宽广,仿佛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 时有隐者来盘旋:这里的“隐者”指的是隐居山林的高人或隐士。他们通常选择远离尘嚣的地方进行修行
【注释】溪边的藤蔓百幅如同白色的绢帛,用它裁制斗帐与友人共清欢。 梦醒时满洞都是洁白的云朵飘动,耳边又听到了松涛声。 【赏析】此诗写梦境中与友人共赏山水之美的情景。首句“溪藤百幅净如练”,以溪边垂柳和藤萝的白色为背景,描绘出一幅洁净素雅的图画。次句“裁作斗帐同君清”,想象友人在梦中也欣赏这美丽的景色,两人一同躺在斗帐中品味这宁静的夜晚。第三、四句“觉来满洞白云起
青松掩映白云间,云自无心我自闲。 注释1:青松翠绿,枝叶繁茂,与白云相映成趣;白云无拘无束,飘浮不定,仿佛无心于世事。 静听松声作琴响,孤鸾别鹤不须弹。 注释2:静心聆听松林中的风声、鸟鸣声,宛如美妙的琴音,让人心旷神怡。而那些孤独的鸾鸟、鹤类,它们高飞远走,自由自在,无需弹奏琴曲来取悦它们。 赏析: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色为主题,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超脱世俗生活的追求
【注解】 半荣枯:树一半是茂盛的,另一部分已经衰败了。 茅亭:茅草覆盖的小亭子。 衣冠:指人的衣着和仪容。列仙徒:形容风度翩翩,有仙人之态。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幅画中景象。山中的老树一半茂盛,一半衰败,而茅亭却似虚似实,烟霭之中,隐隐约约。白发老人携幼子,衣冠楚楚,仿佛神仙一般。全诗以白描手法描绘出一副清幽、闲适而又超脱尘世的图画,使人读后顿生归隐之意
【注释】 茧溪:一条小溪。下从:顺流而下。 澄练:清澈明亮如同洗练的绸缎。 涵映:映照,反映。 虚舟:空船,比喻心境清静如水。 【译文】 茧溪顺西北方向流淌而下,明月照耀着芦花秋色,秋天的光华反映在水中,就像一匹明亮的绸缎。天地间与我同为一片清波,我仿佛是一只在水面漂浮的空船。 【赏析】 曾伯曼命题的“玉笥十咏”中第八首《茧溪澄练》,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绝句。全诗意境清新、格调高远
【解析】 这是一首咏古怀远的七律。首联点明“化龙”之意,言化龙阁已成废墟;颔联以反问作结,言世无梦登瀛洲之人;颈联写自己因事而倦于尘嚣,偶来松下枕石,天风六月仍如秋意。全诗意境清旷,语言简练,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答案】 译文: 化龙阁已变成废墟,世人不再有登仙梦。 我来此闲卧,偶尔枕石而眠,但觉六月天凉如秋月。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古代仙境的追念与怀想
沧溟之深几千丈,万顷镜面涵空虚。 注释:沧海(指大海)的深度有几千丈,万顷的湖面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天空和云彩。 何不翻身入海底,九重渊内探骊珠。 注释:为什么不潜入海底,去探寻藏在九重深渊里的珍珠呢?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海洋深处的向往之情。诗人通过描绘大海的辽阔和深邃,以及湖水如镜的特点,表达了他对海洋深处的好奇和探索欲望。诗中的“何不翻身入海底,九重渊内探骊珠”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