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琵琶千种恨,百年图画几人看。
君王不是无恩宠,海宇因之得奠安。

【注释】

  1. 题昭君图:为昭君出塞的画题词。2. 一曲琵琶:指昭君和亲时弹奏《胡笳十八拍》的乐曲,曲中有“千种恨”的哀怨之情。3. 百年图画:指昭君画像。4. 君王:指唐玄宗,因宠幸杨贵妃而听信谗言,致使王昭君被遣嫁匈奴,有负于她。5. 海宇:指天下、全国或整个天地。6. 奠安:安定。7. 赏析:此诗是一首咏物抒怀诗。诗人借题昭君画像,抒发了对君王无端听信谗言、使王昭君远离家乡,流落塞外的不满情绪。全诗以议论为主,用典贴切,语言流畅,感情真挚。
    【译文】
    一曲琵琶奏出了千种哀怨,一幅百年的画像,又有几个人来观看?
    君王并不是没有恩情宠爱,是因为有了王昭君才得以天下安定。
    【赏析】
    《题昭君图》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律。这首诗通过咏昭君画像,表达了他对君王不辨是非,听信谗言以致王昭君远嫁他乡的不满。全诗议论抒情并重,以议论为主,用典贴切,语言流畅,情感诚挚,风格沉郁。
    首联:“一曲琵琶千种恨,百年图画几人看。”这一句中,“一曲琵琶”指的是王昭君出嫁前演奏的《胡笳十八拍》,这首曲子充满了怨恨之情,其中“千种恨”便是其具体体现,它反映了王昭君在临行前的无限愁思。“百年图画”则是指王昭君的画像,这幅画已经流传数百年,却依然无人欣赏。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王昭君个人的情感,也写出了整个历史的悲哀。
    颔联:“君王不是无恩宠,海宇因之得安宁。”这句诗中,“君王不是无恩宠”指的是君王对于王昭君的宠爱,这种宠爱使得王昭君得以出塞和亲,但这种宠爱并没有给国家带来和平与安宁,反而让国家陷入了动乱之中。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反问句“不是无恩宠”,实际上是在质疑君王的决策是否正确,是否应该给予王昭君这样的宠爱。
    颈联:“海宇因之得安宁。
    尾联:“君王不是无恩宠,海宇因之得安宁。”这两句诗虽然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却是紧密相连的。首先,“君王不是无恩宠”这句话表明了君王的决策是正确的,他的恩宠确实给了王昭君这样的待遇。然而,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恩宠,才导致了国家的动乱和社会的不安。因此,可以说“海宇因之得安宁”。这个“安宁”并非真的指国家的安定,而是相对于动乱和社会不安而言的。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君王无端听信谗言、使王昭君远嫁他乡的不满情绪。通过咏物抒怀的方式,诗人将这种不满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这首诗也揭示了历史的真实面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而又残酷的历史真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