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雅
哀诗录寄富溪朱孝子且以自哀吾母云 吾母久已殁,汝母亦不存。 哀哉不有母,何由生我身。 幼小俱失怙,丧乱家益贫。 衣食仰慈母,教育乃成人。 母殁身独在,再见嗟无因。 慈乌未返哺,哀鸣夜达晨。 呼天杳不闻,痛恨何由伸。 母德实深厚,至哉比坤元。 报答恐无地,扬立当显亲。 曾参有明训,与子书诸绅。 注释: - 吾母久已殁:我的妈妈已经去世了。 - 汝母亦不存:你的母亲也不在了。 - 哀哉不有母
【解析】 “莲”是全诗的标题。“幽花何亭亭,性洁出涟漪”,写莲花的亭亭玉立和出污泥而不染的特性。“其香远逾清”,以“香”字点明莲之高洁,又以“远逾清”表明其高洁之至。“亵玩非所宜”,“亵玩”是轻慢玩弄的意思。“物有君子操,人岂不如之”,这是说,莲花虽然高洁,但它不是人,它不能像人那样有道德修养,所以人不可以亵玩它。“彼哉誉昌宗”,昌宗是指东汉末年的祢衡,祢衡很有才气但性情狂傲,被曹操杀了
丰年 豳风世已远,王业今复隆。 岂敢辞艰难,治本当力农。 维时降甘雨,我稼已芃芃。 一稔定可期,未私乃先公。 公家毕租税,祭祀亦已供。 饮酒日为乐,不知年岁终。 注释: 1. 豳风世已远:指古代的风俗和习惯已经消失。 2. 王业今复隆:现在的王朝事业正在繁荣发展。 3. 岂敢辞艰难:怎么敢推卸责任,害怕困难呢? 4. 治本当力农: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发展农业。 5. 维时降甘雨
戊辰岁夏五月,嘉谷初华而北风不止。民以为忧,恐秀而不实。子乃默祷于天,越翼日忽南风足以阜财解愠,有喜而作。 注释:戊辰,指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第五个十年的第三个月。夏五月,夏天的五月。嘉谷:美好的谷物。初华,刚开始开花。北风不止,持续刮着猛烈的北风。民以为忧,百姓为此感到忧虑。恐秀而不实,担心成熟的谷物不会结实。子乃默祷于天,孩子在默默地向天空祈祷。越翼日,经过一天的时间。忽南风,突然刮起南方的风
译文: 乾坤蓄清气,日月垂休光。圣明既有道,文运亦以昌。 群才生斯时,李君乃其良。雄文焕星斗,令德犹圭璋。 我思见其人,道路阻且长。翩翩双黄鹄,举翮各飞翔。 为吾谢梁公,梦寐心不忘。 注释: - 乾坤:天地,这里指诗人所在的时代或空间。 - 畜:积聚、孕育。 - 清气:清新的空气,喻指清明的政治风气。 - 日月:太阳和月亮,这里比喻国家的明君贤臣。 - 垂休光:照耀四方,形容国家政治清明
【解析】 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这是考查对古诗词的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首先根据题干提示“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然后根据题目所给的诗句依次进行翻译,最后附上必要的注释。 本首诗为七绝,内容为: “先人诲后人,后人继先志。所遗非籯金,一经乃传世。” 注释: ①先人:指先代的人、前辈的人。 ②后:后代。 ③教:教诲。 ④后人:指后代的人。 ⑤继:继承
《菊逸为张与谦赋》 渊明避世俗,种菊绕东篱。 高风邈难逮,幽趣鲜能知。 时有慕陶者,爱菊亦如之。 饮水可延年,餐英可充饥。 培植千万株,雨露日以滋。 草木遂天性,人岂殊于斯。 优游乐肥遁,气充神且怡。 彼哉逐声利,于道乃相违。 何如委穷达,闲饮诵陶诗。 释义: 渊明(陶渊明)避开了世俗的纷扰,种上了菊花围绕在东边的篱笆旁。他保持着高尚的品德和高洁的风骨,远离喧嚣的尘世。他的志向高远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及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理解诗意,把握诗人的创作意图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在此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分析即可。本题要求赏析诗句。 “平生厌拘束,所好在遨游”,首句点明自己平生的志趣在于纵情游历。“厌拘束”与“好遨游”构成鲜明对照,突出表现了诗人不拘泥世俗、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颔联“淹旬抱寒疾,闭户拥衾裯”
【解析】 题何幼恭所藏方方壶洪崖图 洪崖蓄元气,苍然太古色。 洪崖:传说中上古时代的神人,姓袁名力,字灵威,号洪崖真人,住在四川的青城山中。元气:天地间万物生长的本源之气。太古色:上古时代的原始风貌。 乾坤一砥柱,巨灵岂能擘。 砥柱:三门峡的黄河大铁桥,因形似剑而名。巨灵:古代传说中的巨人。擘:分裂,分割。 众山非不高,蒙翳多荆棘。 翳:遮蔽。荆棘:草木丛生的样子。 兹崖独荒凉,乃有古仙迹。 兹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幽居 山中有流水,陇上多白云。二物本无尽,幽居谁谓贫。朝耕在云里,夕钓临水滨。此外复何乐,读书师古人。 译文: 山林间流淌着溪水,山坡上飘浮着白云。大自然的美景无处不在,隐居生活并不贫困。清晨耕作于云端之中,夜晚垂钓近水之畔。除了这些乐趣之外,还有读书来向古人学习。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他认为,山中流水、陇上白云等自然美景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