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晓角
【诗句解读】 霜天晓角 · 旅兴 吴头楚尾,一棹人千里。休说旧愁新恨,长亭树、今如此! 宦游吾倦矣,玉人留我醉。明日落花寒食,得且住、为佳耳。 【译文及注释】 吴地的头,楚地的尾,一人划船行千里路。不要再提旧日的忧愁和恨事,如今长亭里的树依旧如此! 官场生涯使我厌倦了,美人留我饮酒作乐。明天是寒食节,如果能留下来就太好了! 【赏析】 这首词写羁旅途中的所思所感
诗句: ``` 洞天仙伯。总是梅标格。来索东风一笑,香浮动、潜溪月。 寿尊谁共酌。少年花县客。试问日边春信,梁园上、正飞雪。 ``` 译文: ``` 洞天仙境的神仙们,总有着梅花一样的品性。他们前来索取春风的一笑,香气在潜溪的月光中飘荡。 寿星尊者,又有谁来共饮美酒?年轻的花县客,正在试探着从日边的春讯。 ``` 注释: - 洞天仙伯:描述了神仙们的形象,他们来自神秘的洞天世界。 -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结合全诗理解关键词语的含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并据此分析诗句在诗中的作用。 “塞门桂月”句:指在边关的月夜下。塞门:边塞。 “蔡琰琴心切”句:蔡琰是东汉末年有名的音乐家。她以琴声表达自己的心绪。这里指蔡琰听到羌胡之笳声而感到悲切。 “弹到笳声悲处”句:羌笛之声,吹奏得悲切动人,使蔡琰内心产生强烈的悲伤之情。 “千万恨”句:千种万般的痛苦怨恨
诗句:连环易缺。难解同心结。 译文:难以解开那如同连环一样紧密的情缘,心中满是对佳人的思念。 注释: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爱情中的困境和痛苦,如同无法解开的连环一般,紧紧相连,无法割舍,充满了深深的无奈与痛楚。 赏析: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礼之创作的一首词,名为《霜天晓角·王生陶氏月夜共沉西湖,赋此吊之》。全词以婉约而凝练的笔触,交织了才子佳人之间的情缘与离别之苦,展现了作者深沉的情感世界
【注释】 霜天:指秋日,天气寒冷。晓角:即“晓角声”,古代军乐的一种,多用于军中,用以警醒士卒。秋景:秋天的景色。又急:形容风势强劲,又急又快。细雨:小雨,雨点细小。黄花:菊花。湿:沾湿了。楼枕:在楼上睡觉。一篙烟水:像一根篙杆插在水中,烟雾弥漫,形成朦胧的景象。兰舟、画桥:指船上装饰着兰花和画有桥梁的船只和桥梁。漾:荡漾,浮动。空泪滴:泪水已经干了,但仍然滴落。故人:老朋友。何处觅:在哪里寻找
霜天晓角 香莓幽径滑。萦绕秋曲折。帘额红摇波影,鱼惊坠、暗吹沫。 浪阔。轻棹拨。武陵曾话别。一点烟红春小,桃花梦、半林月。 注释: 1. 霜天晓角:这是一首词牌名,“霜天”指的是清晨的霜天,“晓角”是古代的一种音乐形式。 2. 香莓:一种植物,香气浓郁。 3. 幽径:指一条幽静的小径。 4. 萦绕:环绕。 5. 秋曲折:秋天的景象,曲折。 6. 帘额红摇波影,鱼惊坠、暗吹沫:帘额上的红色在摇曳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景的词。上片写秋日登高所见:一林落叶,红于游子之履;十里山径,松涛如雷。下片写登高所感:伫立画屏萝嶂之间,明月已升中天,归人已去,只余清风吹来,凤笙之声与风声相合。全词以秋色为线索,从远到近,步步推进,层层渲染,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注释】 1. 烟林:指山林。 2. 红藉(jiè):红色的草苔或苔藓。 3. 屧(xié):鞋。 4. 岚云重:云雾缭绕
霜天晓角·题九里驿 晓来风作,春衫薄怯,郭外溪山明秀,红尘里、自拘缚。 村酒频斟酌,野花偏绰约,十载人非物是,惊回首、梦初觉。 【赏析】 本诗描绘了九里驿的晨曦美景,诗人以“病怯春衫薄”开篇,表现了自身对春天的敏感与脆弱。在晨光中,郭外的溪山显得格外明艳秀丽,然而在这如画的景色之中,诗人却被现实的红尘束缚,无法自由呼吸。 随后,诗人转向日常生活的小景小物,通过饮用村酿、欣赏野花
霜天晓角 · 梅 疏明瘦直,不受东皇识。留与伴春终肯,千红底、怎著得。 夜色。何处笛。晓寒无奈力。若在寿阳宫院,一点点、有人惜。 译文: 梅花疏朗明亮,枝条细直,但它并不受东君(春天之神)的赏识。它宁愿留在春天陪伴到最后,也不会被众多繁花所淹没。梅花在夜色中开放,夜晚的笛声无法唤醒梅花,只有寒风无力地吹拂。如果梅花能在寿阳宫院中盛开,一定会有人欣赏和珍惜。 赏析:
【释义】:在秋天的夜晚,我枕着竹簟,半边是露水,另一半被月光覆盖。 【译文】:秋夜,竹席上只有一半露水,一半月色。 【赏析】:此诗写秋夜之景。首句“翠簟一池秋水”点出季节与环境,次句“半床露、半床月”描绘出一幅清幽宁静的画面。全诗构思巧妙,意境清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