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讷
壬子秋过故宫十九首 土木穷奢过楚台,披香积翠满蓬莱。宫鸦惊月鸡人去,戎马腾云虎士来。侍从严徐冠盖散,燮调杨李栋梁摧。 译文: 土木之工极尽奢华,宫殿楼阁如楚台般壮丽;宫中繁华如同蓬莱仙境,到处都是锦绣华美的景象。夜晚的宫阙中,乌鸦惊飞,月光下的宫人离去;白天则战马奔腾,勇士们如虎似风地出现。宫廷中的礼仪制度虽然严格而有序,但终究无法改变战争的残酷现实,最终只能任由战旗飘扬。 注释: -
壬子秋过故宫十九首 万年海岳作金汤,一望凄然感恨长。 禾黍秋风周洛邑,山河残照汉咸阳。 上林春去宫花落,金水霜来御柳黄。 虎卫龙墀人不见,戍兵骑马出萧墙。 注释: 1. 万年海岳作金汤,一望凄然感恨长 - 万年县的山岳像守护着京城一样坚固如金汤,我遥望着京城,心中充满了深深的哀愁。 2. 禾黍秋风周洛邑 - 当秋风起时,稻田里的禾苗和黍稷都被吹得四处飘散,这景象让周代故都洛阳的景色显得凄凉而冷清
【注释】 壬子:指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秋:指秋天。故宫:即北京的故宫,明、清两代皇帝的皇宫。十九首:泛指众多的诗作。 【译文】 秋风萧瑟黄叶飘零,海子桥头吊古伤今的人。 凤凰城改换门庭成了旅游胜地,昔日的王气早已销声匿迹。 十六天魔金屋贮藏着美女,八千霜塞玉鞭摇动着风尘。 不知是那亡国后泸沟水,还是依然东风接海潮。 【赏析】 此为《己酉秋感皇华》之一。诗人于乾隆五十九年深秋时节,来到京城
诗句 1 土木穷奢过楚台 - 描述了过度奢侈的土木工程。 2. 披香积翠满蓬莱 - 形容宫殿华丽,装饰精美。 3. 宫鸦惊月鸡人去 - 描绘夜晚景象,宫中的乌鸦被月光惊起,而守夜的人已离去。 4. 戎马腾云虎士来 - 暗示战事即将来临,战马奔腾如云,勇士们纷纷到来。 5. 侍从严徐冠盖散 - 描述官员们的服饰和冠帽散落一地。 6. 燮调杨李栋梁摧 - 指调和人事,但未能挽救大局。 7.
【注释】 壬子:年号。故宫:即大明宫,唐代皇宫。十九首:指《唐诗三百首》中收录的十九首五言绝句。离宫别馆:别离的官邸、宾馆。森森:草木茂盛的样子。上苑:皇家园林。北塞君臣:指安禄山及其部下。方驻足:正停留。中华将帅:指唐朝的将领。已离心:已有叛心。兴隆:地名,今属河北。管弦笙歇:管弦乐器声息全无。劈正:地名,今属北京。玉斧:雕刻玉器用的斧子。沈:沉没。凭高:登高远望。燕蓟:泛指北方地区。黄金台
诗句解读与译文: 1. 禁路随人不忍行,临风立马倍伤情。 - 这是第一句,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不舍。“禁路”指的是宫廷的禁地,“不忍行”表示不愿再次踏入,表达了对往昔的回忆和情感的沉重。 “临风立马”则描绘了诗人在秋风中驻足观望的情景,增添了一种凄凉和孤独的氛围。 - 注释:禁路——指皇家禁宫;禁地——指宫中禁止入内的地方;不忍行——不忍心再次进入;临风——面对风;立马——马上
诗句原文: 扶运匡时计已差,青山重叠故京遮。 九华宫殿燕王府,百辟门庭戍卒家。 文武衣冠更制度,绮罗巷陌失繁华。 毡车尽载天魔去,惟有莺衔御苑花。 译文: 在壬子之秋,我穿越了故宫的废墟,感受到了岁月的沧桑和历史的变迁。皇宫的残垣断壁之间,曾经的辉煌已经消失,只剩下青山依旧,仿佛是曾经的故都再次掩映其中,让人感到无尽的惋惜。 在燕王府的九华殿里,曾经的帝王们享受着华丽的生活
《壬子秋过故宫》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前六句写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九月,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唐僖宗西逃,僖宗行宫被焚烧后的情景:宫中人纷纷奔出,宫女们穿着华丽的衣裳拥着龙舟逃跑,皇宫一夜之间变成了战场。 “万户千门银烛冷”写的是皇宫内灯火通明、繁华热闹的景象。 “六军百职布袍秋”写的是士兵们穿着简陋的布衣,在寒风中坚守阵地,抵御外敌。
《壬子秋过故宫十九首》是宋代诗人宋讷创作的一首五言排律。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解析: - 第一首: - 技巧声淫误帝聪:技艺的炫耀和声色的诱惑使得皇上的智慧受到了蒙蔽,导致皇帝的判断失误。 - 万机谁为代天工:国家的大事谁来接替皇帝的重任?。 - 国中失鹿迷原草:国家就像一匹奔跑的鹿,一旦迷失了方向,就会陷入混乱。 - 城上啼乌落井桐:乌鸦在城墙上啼叫,象征着国家的危机。 - 驼鼓声干鸾辂远
【赏析】 此诗是诗人游览故宫后有感而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郁葱佳气散无踪,宫外行人认九重”,以浓墨勾画出紫禁城的宏伟与神秘,表达了诗人对故宫的敬畏和好奇。颔联“一曲歌残羽衣舞,五更妆罢景阳钟”则是描绘了故宫中歌舞升平的场景,展现了古代宫廷生活的繁华。颈联“云间有阙摧双凤,天外无车驾六龙”通过夸张的手法,将故宫的壮丽与神秘推向了极致,令人叹为观止。尾联“欲访当时泛舟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