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浙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读懂诗作的意思,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分析。“海县青郊外”意思是:在海阳县城外的郊外。“自怜身计拙,喜得使君贤”意思是:自己不擅长经营,但很庆幸有贤明的太守。“井食惟输税,丁差不费钱”意思是:只交一点赋税,差役也不让百姓花钱。“可能忘帝力,耕凿自年年”意思是:也许可以忘记帝王的恩赐,每年耕作播种。 【答案】
【注释】 靡靡嗟:叹息。刚方慕古人:崇尚刚直方正的古人。朝廷:指朝廷法度。三尺法:汉代以三尺作为法律尺度,因以称法律。男子百年身:意谓男子只有百年寿命。道已齐荣辱:意谓道义已经与荣辱相等了。时哉任诎信:意谓时代不同,应任其屈伸。苍生:百姓。料理:治理,管理。行路展经纶:意谓走遍四方施展自己的才能和谋略。 【赏析】 这首诗是赠别朋友黄方山而作。诗人在诗中表现了自己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期望
【注释】 城阙:城墙和宫殿。 下士:指地位低的人。 相期:相期许,相互期望。 风云人事:风云变幻的世情,世事变迁。 天地主恩:天地间有主宰者的厚爱,恩泽。 关山道:关山险要之路。 素琴:未经漆饰的古琴。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真挚友情。 首句“高贤自城阙”,意为高尚的贤者从城阙中走出,这里用典,暗指诗人自己。诗人以自己的形象来比喻朋友,表示朋友是值得尊敬和仰慕的高尚人物
诗句释义: 1. 从政何曾易,居乡更自难——在官场上做事并不总是轻松的。而在乡里生活,更是艰难。 2. 大都交际处,总在是非间——大部分的社交活动都发生在是非之地。 3. 去日留遗爱,逢人不愧颜——过去的日子留下了美好的回忆,面对人时我从不感到羞愧。 4. 乡评与士论,千载不能刊——乡里的评论和士人的议论,历经千年仍然无法消除。 译文: 在官场中做官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题黄南金先生乃翁翠筠挽卷 翠筠不可作,空慕翠筠名。 缅想林泉趣,都忘世俗情。 晴曦疑雨色,静夜起天声。 回首闽云结,偏将老子诚。 注释与赏析: 翠筠:一种竹子,以其绿色而坚韧的茎部和美丽的花纹而著名。 缅想:怀念、思考。 林泉:指山水之间。 世俗情:指尘世的欲望和情感。 霁(jì)曦:即晴天的阳光。 静夜:寂静的夜晚。 闽云:福建省的云。 偏将老子诚:表示对黄南金先生的敬意和信任
【注释】 山中杂咏:指诗人在山林中的所感所思。 冬杪暖于春,晴初绝点尘:冬末时节比春天还温暖,晴天的尽头连尘土都没有。 看山因到寺,落日不逢人:因为要去寺院,看到山景才想起人,落日时没有遇见人。 石陡怜苔涩,天多觉树贫:陡峭的石头上长着的苔藓都显得很粗糙,天空显得清瘦,树木显得更加贫瘠。 邻僧收败叶,来瀹茗花新:旁边的僧人收拾着枯黄的树叶,来煮着新鲜的茶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中景色的诗
开年二月初六,中午时分天气晴朗。 拉着伙伴没有约定的行程,担心去春游会错过时间。 松树寒冷听到鸟儿落下的声音,野外旷野看到人稀稀疏疏。 美好的风光供登高远眺,别嫌回来晚了就回去。 注释: 1. 开年:指农历正二月初一。 2. 亭午:中午时分,太阳当顶的时候。 3. 拉伴:拉上伙伴,结伴同行。 4. 前约:事先约定的行程。 5. 探春:春天里去郊游或踏青。 6. 子落:鸟声。 7. 野迥
诗句输出: 古寺倚岩阿,春风款碧萝。 烟霞宜野客,猿鹤讶初过。 已觉诸天近,还期明月多。 老僧缘不薄,投榻意如何。 译文输出: 古寺坐落在山崖边上,春风轻轻掠过翠绿的枝叶。山中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猿猴和仙鹤都被这美景所惊讶。我感觉到神仙般的存在越来越近,期待着夜晚的月亮更多。这个老和尚的缘分似乎很深厚,他是否会邀请我留下? 关键词注释: - 倚岩阿:靠近山岩的地方。 - 春风款碧萝
赠南洲 南洲栖息的隐居处,靠近东面的五侯山。 心境与名利无关外,行藏于闲谈和静坐之间。 不断有新的诗作被刻入,我的逸兴也许没人能攀援。 整天在衡门下,谁会来人来往往来。 注释: 1. 南洲:泛指南方。 2. 东近五侯山:东面靠近五侯山。五侯山是汉成帝时封赏五位侯爵为侯王的地方。后因以“五侯”称达官显贵。 3. 心迹浮名外:心境不随外界名声的变化而改变。 4. 行藏晏坐间
注释: 丁亥:农历丁亥年,指唐代天宝十二年。 六月七日夜:即七夕之夜,传说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草:这里指野草。 南浦王孙:泛指贵族少年。 草:这里指野草。 篝灯:把灯放在草席上当火。 重:重复、多次。 偏:特别。 山中:隐居在山中的道士或隐士。 晤语:见面交谈。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秋夕望月寄内兄》一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七月七夕夜。全诗通过描写诗人与内兄在山中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