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杪暖于春,晴初绝点尘。
看山因到寺,落日不逢人。
石陡怜苔涩,天多觉树贫。
邻僧收败叶,来瀹茗花新。

【注释】

山中杂咏:指诗人在山林中的所感所思。

冬杪暖于春,晴初绝点尘:冬末时节比春天还温暖,晴天的尽头连尘土都没有。

看山因到寺,落日不逢人:因为要去寺院,看到山景才想起人,落日时没有遇见人。

石陡怜苔涩,天多觉树贫:陡峭的石头上长着的苔藓都显得很粗糙,天空显得清瘦,树木显得更加贫瘠。

邻僧收败叶,来瀹茗花新:旁边的僧人收拾着枯黄的树叶,来煮着新鲜的茶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山中景色的诗,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首句“冬杪暖于春,晴初绝点尘。”描绘出冬天里温暖的阳光照耀在大地上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舒适的感觉,与春天相比更显温馨。接着以“看山因到寺”为过渡,引出了第二句:“落日不逢人。”这句诗描绘了夕阳下,一个人也没有的景象,给人一种孤寂、冷清之感。然而,正是这种孤寂,让诗人更加珍惜眼前的美景,感受到了自然之美的魅力。

接下来的几句则进一步描绘了山上的自然景色。“石陡怜苔涩”,描述了陡峭的石头上长满了苔藓,给人一种苍劲有力的感觉;而“天多觉树贫”,则是说天空看起来清瘦,树木显得更加贫瘠,这些描写都展现了山中的荒凉之美。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邻僧收败叶,来瀹茗花新。”邻居的僧人收拾着枯黄的树叶,来煮着新鲜的茶花。这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仿佛时间静止了一般。

这首诗通过对山中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通过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自然之美的独特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