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兆
``` 春雨 春从此中来,还从此中去。 山客未眠时,潇潇西林树。 ``` 译文: 春天从这开始,也将在这结束。 山中的客人在失眠之时,听见了那潇潇的西林树叶声。 赏析: 此诗以自然景观为载体,通过描绘春雨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深切思念与无尽的怀恋之情。首句“春从此中来,还从此中去”直接点明季节与时间的概念,春雨作为春季的象征,不仅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景象,也预示着离别与重逢的无常
【注释】 ①学佺:人名。曹学佺,字子建,号南星,明代文学家、诗人,著有《学佺集》。 ②山水共闲游:指与友人结伴在青山绿水间游览。 ③吟诗:吟咏诗歌。唱酬:相互酬答。 ④故园:故乡。春又暮:春天已经过去,时值暮春。 ⑤楝花:楝树的花朵。零落:凋零,凋谢。渐溪头:逐渐流到溪水边。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友情和抒发思乡之情的小令。 第一句是全词的总纲,它概括了上片的主要内容。“几年”两句
【解析】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语言特色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分析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点等,最后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具体分析。“闻香怜袖动”,这一句是说听到香味,连衣袖都为之动容了,“怜”字写出了闻到香味时的怜爱之情;“见影喜萍开”这一句是说看到影子,喜悦地欣赏到浮萍的开放,这里的“影”指的是水中的影子,“萍开”指的是浮萍开花的景象。“若是桃叶渡
注释 连日秋怀恶,今宵有好怀。 连日:一连几天 秋怀恶:秋天的忧愁 今宵:今夜 有好怀:有了好的兴致 若个:何物,什么 不言佳:不说好 其一 秋江泛秋月,若个不言佳。 秋江:秋天的江水 泛秋月:在秋天的月光中泛舟 若个:哪个 不言佳:不说好 其二 鼓山谢耳目,徐兴公曹能始林茂之共拈险韵十字刻烛成诗 鼓山:地名,这里指鼓山寺;谢耳目:指谢灵运、鲍照等山水诗人;徐兴公:南朝宋谢灵运的族弟;曹能始
【注释】 贫居:贫穷时家居生活。釜里生鱼(比喻自己贫困如蒸熟的鱼)甑里尘(指家中贫穷,像盛米的瓦甑中落满了灰尘),非关久雨却关贫(不是因为久旱,而是穷得连水都吃不起)。梁鸿传:传说汉代人梁鸿,少孤,与妻至大泽中为人佣作,其妻孟光为纺织女,相敬相爱。后归故庐,隐居不仕,遂有《五噫歌》曰:“行行且止,维兹与城,城廓云颓,公门四开。市朝喧哗,大道相摧。一何僶俛,从风而回。聊假日款,以乐我先。乘彼羇垣
【注释】九华山:位于今安徽省境内,为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复岭:即重岭,指山峦重叠的群峰。龙口:指山口。荞麦花:即荞麦子,一种粮食作物,秋天开花,结出黑色的小粒,可食。 译文: 重峦叠嶂中,山路曲折蜿蜒,似乎还看不到尽头。 渐渐地,我看到了山脚下有人家居住。 走完一段距离后,我仍然会不自觉地回首观望。 此时,满山都是秋天的雪和荞麦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九华山游览时所看到的景色
注释:三更时分的月亮已经落下,海边的雾气和山间的云雾交织在一起。 鸥鸟开始鸣叫,歌声冲上河岸,龙被惊动,火光射向水中。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首句“月已落”点明了时间,三更月已落,暗示着诗人此时已经入睡。次句“海气杂山岚”,则描绘了海风与山雾相交融的景象,为下文的鸥鸟鸣叫和龙惊火射潭做了铺垫。第三、四句“鸥起歌冲岸,龙惊火射潭”则是对前两句的具体描绘。鸥鸟开始鸣叫
注释: 1. 秋净万峰闲:秋天,万物都变得洁净,山峰也显得格外宁静。 2. 正好寻山又别山:正好可以登山,却又要与山告别。 3. 谷转溪回留不住:山谷间曲折蜿蜒,溪流回旋往复,却无法留住时光。 4. 水声相送到人间:水声潺潺,如同在向人间传递着某种信息或祝福。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九华山的美景和游人的感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两句写景,通过对秋净万峰
酬何璧 少年时我立志报仇,如今已到壮年仍一事无成。 寂静的夜晚,只有孤灯和风雨相伴,想起您来使我更加坚定了复仇的信念。 注释: - 酬:报答; - 何璧:人名,这里指代友人; - 少年:年轻时,指年轻时立志报仇; - 老大:到了老年,指已经老了,但仇仍未报; - 销磨:消磨、消耗; - 百不存:一点成就都没有; - 寂寂:寂静无声,形容夜晚的冷清; - 孤窗风雨夜:一个人在孤寂的窗前听着风雨声;
宝带桥边鹊啄花,金阊门外柳藏鸦。 吴娥卷幔看花笑,十日春晴不在家。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宝带桥边鹊啄花 - 宝带桥: 指苏州的著名桥梁——宝带桥,以其优美的景观和历史意义著称。 - 鹊啄花: 描述鹊鸟在桥边的花朵上啄食的行为,增添了一份生动活泼的画面感。 2. 金阊门外柳藏鸦 - 金阊门: 同样是苏州的一个著名地标,位于城中心的繁华地段。 - 柳藏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