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兆
【注释】: 1. 无题 - 这是作者的诗篇,由于诗的内容不明确,所以只能称之为《无题》。 2. 黯横塘有路通 - 暗指花黯(即花凋零),横塘(池塘)有路通。 3. 断肠笛送画桥风 - 断肠人用笛声送别,画桥风被吹得四散。"断肠"和"画桥"都是形容风景优美。 4. 鸳鸯只宿双生树 - 鸳鸯只选择两棵同根生的小树作为栖息地。 5. 鸾凤那栖半死桐 - 鸾和凤都不愿意在半死桐树上栖息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分析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要求考生对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翻译全诗,最后写出自己对整首诗的感受或评价。答题模式是先解释词句,后翻译全句或全诗。 此诗为游山之作,从“连日春”可知,诗人与友人同游山中。“出”字点明出游之意。首联写同人出游
【注释】 禅智寺:位于今河南郑州西,为隋炀帝所建。李本石宗衍:均为唐代僧人。同游:一起游玩。 【赏析】 此诗作于唐天宝初年(公元742—756),当时李本石宗衍在嵩岳寺(在今河南登封县西北)与王维、李白、高适等诗人相会,即兴赋诗,王维也参加了这次聚会。这首诗就是他们共同创作的。 首联写景。“月明”二字,点明了时间,渲染了气氛。“桥畔”,点出了地点,写出了景物的所在。“云是”,表明了景物的特点
【解析】 此诗为舟行金山时所作,描绘了诗人乘船途中所见景物。首联“重重苍翠”描写了青山的浓绿;颔联“孤塔出帆前”“岚气时飘雨”分别描写了孤塔在帆前的景色和岚气飘动、时雨降临的情景;颈联“人喧京口渡”“雁没海门天”分别写出了江边渡口的喧闹和大雁飞过天空的景象;尾联“回首微茫际,钟声杳杳传”写诗人在回望时,隐约传来的钟声。 【答案】 译文:层层青翠的山峦环绕着,孤塔耸立于帆的前头。
将之广陵过别林古度留小酌 客人来访,摘篱豆烹酒作陪。我们两人对斟而吟。 山光当户冷,秋色入门深。即此寒灯夜,兼之远别心。 水岸但枫林。 注释:将之广陵:到广陵(今江苏扬州)去。别林古度:与友人林古度告别。留小酌:在林古度家饮酒。篱豆:野菜。寒灯:清冷的灯光。兼之远别心:因为要分别而感到忧愁。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离开朋友林古度家的送别诗。首联写饯别的场面;颔联写秋夜景色,暗含离别之情
这首诗是诗人在旅居他乡时写下的,表达了他对家乡和过去的怀念之情。 1. 几年不种渐溪田: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几年没有回到渐溪田的情境。渐溪田可能是他的家乡或旧居,这里的“几”表示不确定的时间长度,如几年、十几年等。诗人通过这句话,展现了一种距离感和时间流逝的感觉。 2. 觉我疏慵更胜前: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过去的态度,表达出一种自我审视的深度。"疏慵"形容人懒散、不勤快的样子
【注释】 1.暝色:黄昏的天色。2.谢耳目: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有云“每从会遇,未尝不欢极辞别,食茹凄酸。觉林泽群情,都令人悲”,此为谢灵运自况,故用之;耳、目:指听觉、视觉。3.徐兴公:即徐陵,字孝穆,南朝陈诗人、文学家,梁散骑常侍,太子中庶子。4.曹能始:即曹植,字子建,三国时魏国著名诗人和文学家。5.林茂之:即林邑,字茂之,南朝宋诗人。6.共拈险韵:一起尝试作诗。7.十字刻烛成诗
诗句释义: 1. 潮落秦淮月映沙,金阊有梦在谁家。 - 潮落秦淮:秦淮河上的潮水落下,月亮映照在沙滩上。 - 月映沙:月光照射在沙滩上,形成美丽的景致。 - 金阊有梦在谁家:金阊(今南京市区)有梦想在谁的家中? - 注释:秦淮河是南京的一条著名河流,夜晚月光照耀下的景色非常美丽。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月光洒落在沙滩上,给人一种宁静、美好的感觉。同时,诗人也在表达他对家乡的情感
注释: 闰九月:农历九月,指阴历十月。 燕子矶:位于江苏镇江市西北长江南岸,因形似燕子而得名。 寒字:指秋天的萧索寒冷。 译文: 闰月萧萧万木残,危矶袅袅压江湍。 却登高处萸重佩,尚有余秋菊再看。 浦口云深帆影暮,石头风急雁声寒。 松亭萝磴闲行遍,正近斜阳莫倚阑。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闰九月末,即十月上半月游览燕子矶时的即兴之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在燕子矶登高望远所见的景象,以及他的感受和思绪。
送刘休渊归中都 白下怜君失意频,濠梁归路听莺新。 数家古市低攒树,十里平芜远见人。 河上虹分官渡雨,城头花压驿楼春。 交游已自随金散,羸马萧萧独问津。 注释: 1. 白下:今南京,在古代称为“白下”。这里指金陵。 2. 濠梁归路:濠上筑有水闸,梁桥可通,故称。 3. 莺新:春天的黄莺叫声。 4. 数家:几家。 5. 平芜:平坦的原野。 6. 河上:指秦淮河。 7. 虹分:彩虹出现时横贯天际。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