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应芳
《人日对雪》是明朝诗人柳应芳的作品,诗中的意境与情感丰富而细腻。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及赏析: 1. 人日逢晴胜: - 人日:指的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人日节,通常在每年的正月初一庆祝。 - 逢晴胜:意味着即使是在晴朗的日子里,也比无雪的晴天更为美好。这里的“晴”字不仅指天气的晴朗,还暗含了心情上的愉悦和舒适。 2. 不晴雪亦嘉: - 不晴:这里指的是天气不是晴朗的状态。 - 雪亦嘉
诗句原文: 香奁妆欲罢,移照梅花前。 徘徊两孤影,抵死镜中怜。 诗歌译文: 美人刚刚整理好妆容,准备收拾停止,移过镜子前的梅花。在镜中,两个孤独的身影徘徊不定,仿佛在互相怜惜。 关键词注释: - 香奁妆:指古代女子的化妆用具,此处特指盛放香料的匣子。 - 移照:移动镜子,让光线照向某物或某个方向。 - 梅花前:在梅花盛开的地方,这里可能是室内的一个角落或室外的花坛。 - 徘徊:来回走动
注释: 真州侯师之的宴会上,我看到了梅花。 这是回家的路,为什么见不到家呢? 却从他席上,含泪看梅花。 赏析: 《真州谢安国送梅花》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写诗人在友人真州侯师之家宴上,看到主人送来的盛开的梅花,勾起对家乡、故人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明快,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 正月十五日同盛太古集雨花台 郭外香台胜日登,天花曾现六朝僧。 宜春犹载屠苏酒,不夜先观太乙灯。 柳上轻烟吹作雨,梅前残雪积成冰。 旧游更向新年感,草色青青似杜陵。 赏析: 这首诗以元宵节为背景,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在雨花台的聚会。通过描绘场景和感受,诗人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及对未来的期待。首句“郭外香台胜日登”,便勾勒出了雨花台的美丽风光及其在节日中的特殊地位
【注释】 雨夜观妓:雨夜观看女子。妓:歌女。俞羡长:即俞大猷,明代抗倭名将。梅子马陆长:梅、马、陆都是古代的姓。长康:晋代文人嵇康,字叔夜。赋:即赋诗。 【赏析】 此诗写雨夜观妓。全诗以“美人”为中心,通过描写其与观者之间的一系列活动,表现了诗人观妓时的心理感受。 开头一句点明题旨:“美人雨馆夜相迎。”在雨中,美人来到馆内迎接诗人。这一句是全诗的开端,也是关键所在,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注释】 武林:山名,在今杭州。天竺:山名,在今浙江天目山东南。 【译文】 我偶然去游赏西湖,曾住在天竺寺中。 第二天想离开山,却见晴空忽然起乌云。 【赏析】 写诗人游览天目山时,因天气变化而改变原拟的行程。前两句是说:我偶然到武林游览;我曾住在天目山中。第三、第四句是说:明天准备离开山,不料天空突然云雨交加。首句“武林”点明地点,次句“天竺”说明所处之寺,三、四句交代原拟行程。全诗以游山为事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人的思想感情及诗句内容的理解。首先要读懂诗句,然后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其含义,最后分析运用了何种手法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最后还要对诗句进行赏析。“节旄南建岁将阑”是说皇帝在南方设立节度使,年将尾声;“雪落津亭晓未干”,是说天降大雪,直到拂晓还未停息;“百战山河重作镇”,是说经过百战之后,江山再次回到手中,重又作为一方藩镇镇守金陵;“天与宗臣忧不细”
注释:清晨起床后,我打开镜子一照,只见梅花的倩影映在镜中。转过镜子时,却不见了梅花的影子,才知道原来并不是化妆。 赏析:这是一首咏美人诗。前两句写美人早晨梳妆,镜中的梅花倒影。“晓起”点出时间是清晨,“一开镜”说明是在梳妆前刚打开了镜子。“梅花影镜傍”写镜中的梅花,是说镜中梅花的影子映在了镜边。三、四句写美人转身看花,发现梅花不在镜中了,于是明白了不是化妆。“失花处”指梅花不在眼前
诗句输出:正月十七夜,李太保西第宴。 译文:正月十七的夜晚,在李太保的西第举行了宴会。 关键词解释: 1. 正月十七夜:正月十七指的是农历新年后的第一个月,即正月十五日之后的第七天,称为“元宵节”。夜晚通常指的是这个时间段。 2. 宴:宴会,指聚集亲朋好友共同庆祝的活动。 3. 李太保西第:李太保的姓名或封号,可能是某位有名望的男性贵族或官员;西第是古代文人雅士居住的地方,可能位于城市西侧的宅邸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写给朋友潘景升的。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西湖春日戏赠潘景升:西湖是杭州的著名景点,春季景色宜人,适合游玩和赠送礼物。诗的开篇就是西湖的美丽景象。 2. 武林门外正春华:武林门位于杭州城北,是观赏西湖美景的好地方。"春华"意为春色美好,形容春天的西湖风光。 3. 十里空湖带浅沙:"十里"形容湖面宽广,"空湖"指湖面开阔如空旷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