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应芳
注释: 春闺:春天的闺房黄莺不只啼,紫燕还双栖。 黄莺只有一只在啼叫,紫色燕子却结伴在屋梁上筑巢。 栖在妾梁上,啼向妾窗西。 燕子在屋梁筑巢,鸣叫声从妾窗的西面传过来。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春日闺中景象:黄莺只有一只在啼叫,紫色燕子却结伴在屋梁上筑巢。燕子在屋梁筑巢,鸣叫声从妾窗的西面传来。全诗通过对比手法,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春日图景。 首句“黄莺不只啼”以“不止”一词开篇
旧院后门春草新,前门又听叫官身。卢姬已嫁徐娘老,歌舞行中有几人。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旧院后门春草新”:描述的是春天里,旧院的后门旁新长的春草,暗示时间的流逝和青春的更迭。此句通过“旧院”与“前门”的对比,反映了主人公对过去的回忆与现实的无奈。 2. “前门又听叫官身”:这里的“官身”指的是官员的身份或地位,而“又听”则表达了一种持续不断的感觉
诗句如下: 去去南迁客,远送黄金台。 译文:我送你离开南方,前往北方的繁华之地。 注释:去去:离去;南迁客:指从南方迁移而来的人。黄金台:指富贵之地。 赏析:诗中通过“黄金台”这一意象,表达了对友人远行至富贵之地的祝愿和期待。同时,“去去”一词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不舍与留恋。 第二句:长江腊月春正来,绿冰片片迎船开。 译文:在长江的腊月里,春天已经悄然来临
诗句 1. 长夏宜人溪上住:在长夏时节,这里(溪上的住处)非常宜人。 2. 短薄疏篱围水树:用短而薄的篱笆围绕着水边的小树。 3. 炎蒸不到萧森处:炎热的夏季,这些地方却凉爽宜人。 4. 转壁迎山阁子开:随着墙壁的转动,迎接着山上的阁楼。 5. 凉风度雨北窗来:凉爽的风从北方窗户吹来。 6. 湿花吹集木兰台:湿润的花被风吹到木兰台上。 7. 阁中别贮人如玉:在阁中特别地储存了像玉石一样珍贵的人
金陵竹枝词二首 御前队子小梨园,长奉千秋万岁欢。一自武宗巡幸后,可怜跳与外人看。 译文: 在皇宫的御前队子里,有一个小梨园,常年供奉着皇帝的喜悦。自从武宗巡幸之后,这个小梨园就变得凄凉了,只能让人在外面欣赏。 注释: 1. 御前队子:古代宫廷中的一种队伍,负责侍奉皇帝。 2. 小梨园:指皇帝身边的皇家园林或花园。 3. 长奉:长期供奉、侍奉。 4. 千秋万岁欢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孤舟将北渡,转转切归心。” - 解释:我乘坐的小船即将开始向北渡河,心中满是对故乡的思念。这里的“归心”指作者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与向往。 2. “衣积他乡泪,琴操故土音。” - 解释:在异乡穿的衣服堆满了泪水,而手中弹着的是故乡的音乐。这里通过“他乡泪”和“故土音”两个对比强烈的词汇,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在外漂泊的孤独感。 3. “山长催日暮,江暗结秋阴。”
酬别二首梅蕃祚 楚客怨青蘋,吴侬爱紫莼。 扁舟难共载,羞杀渡江人。 一片秋林色,如迎去客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江南地区所作的两首诗,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情厚意。 首两句“楚客怨青蘋,吴侬爱紫莼”描述了楚地和吴地的人分别对青蘋和紫莼的喜好。楚地的人喜欢青蘋,而吴侬则偏爱紫莼。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示了两地不同的风情和文化习俗。 接下来两句“扁舟难共载,羞杀渡江人”则是对作者自己的处境的描写
《古意酬刘明府》是柳应芳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和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感慨。下面将逐句对这首诗进行详细解读: - 诗句解读 1. “侯生七十老监门,皮骨都消意气存”:这里的"侯生"可能指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纵横家鬼谷子,他年事已高却仍然在世间行走,象征着他的精神和才华依旧存在。"皮骨都消"则是指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的痕迹,而"意气存"表示他的志向和气质依然未减
【注释】 玉颜:女子的美貌。 昨日一花开:昨天开得正旺盛。 今日飘零野水隈:今日花瓣凋落,被风带到野外的河岸边。 纵使春风解相惜:纵使是春风也懂得欣赏她的美。 何因吹上故枝来:为什么还要回到原来的地方。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首句“玉颜”指梅花,次句写梅落枝头,“飘零”“野水隈”等词语写出了梅花飘零于野岸的情景。三、四句写梅花飘零之后,春风还知道怜惜它,但为何不让它落在原枝
王光禄家屏后琵琶短歌 十二金屏逐面遮,双鬟背倚弹琵琶。 六幺弦急齐声按,桃叶桃根旧一家。 曲罢屏开但香雾,余音空绕珊瑚树。 中年魂梦不惊飞,雒月巫云引归路。 译文: 在王光禄家的屏风后面,有一支短小的琵琶,正在弹奏着音乐。两位女子(双鬟)背靠着屏风,一起演奏着琵琶。她们用六幺弦急促地齐声演奏,音乐在空气中回荡,仿佛是桃花和桃根的家。当音乐结束后,屏风被打开,只有香雾弥漫。虽然音乐已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