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叔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1. 南关晚行:在南边的道路上行走,傍晚时分。 2. 笳声入晚不堪闻:傍晚时听到胡人的号角声,令人感到不愉快。 3. 驿路山腰向此分:驿站的路在山腰处分开。 4. 洞壑空蒙秋雨雪:洞穴和山谷在秋天下着细雨。 5. 岩崖突兀石生云:岩石陡峭,岩石上的云朵仿佛生长出来。 6. 愁心胡马方频入:心中充满了对胡人的忧愁,他们经常进入这里。 7.
寒食日毗卢閤上寄茂钦高楼晴出帝城南,杨柳千家夜雨含。 欲换春衣惊客久,况逢寒食思谁堪。 门前归路愁心绕,槛外群峰僻性耽。 凭报故人应相笑,微身何事恋朝簪。 【注释】 毗卢阁:梵语“菩提”的音译,意译为“清净”。 毗卢:梵语“菩提”的音译 上:此处指登高远望。 茂钦:作者的朋友。 高楼:指毗卢阁。 晴出帝城:指登上毗卢阁远望。 杨柳:春天的象征。 夜雨含:春雨绵绵。 惊客久:客人被美景吸引而逗留。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的《题李凝幽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孤城吹角罢黄昏 - “孤城”指的是一座孤独的城市或村庄,这里暗示了诗人独自行走的场景。“吹角罢黄昏”意味着在日落时分,吹响了号角声。这里的“黄昏”表示时间是傍晚。 2. 归马萧萧向驿门 - “归马”可能是指诗人归来的马,或者是他骑马离开的情景。“萧萧”形容马的声音,可能是因为风大或是马奔跑时的嘶鸣声
这首诗是诗人在晚年时所作的一首感怀诗。诗人以自己的经历为题材,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下面是逐句的译文与注释: 1. 再移居(第二首) - 译文:我又搬来住在这里了。 - 注释:这里的“再”字表现出诗人对再次搬迁的无奈或厌倦。 2. 僦居屡傍禁垣西(第二首) - 译文:我多次租住在皇宫的西边。 - 注释:这里的“僦居”是指租赁房屋居住,而“禁垣”指的是皇宫的城墙
【注释】 厌事:厌倦世俗之事。 之官:赴任。 恒山:即恒山,在今山西浑源县西。 蓼莪讲:旧指《诗经》中《国风·周南·蓼莪》篇。这里泛指教学。 青毡:青布制成的垫子。 【赏析】 这首诗是送友人陈永和赴真定府儒学的诗。诗人在诗中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第一句:“厌事尝疑抛县印。”意思是说,我厌恶仕途,曾怀疑自己是否要抛弃那县令的大印。 第二句:“之官又见向儒宫。”意思是说,这次到地方去做官
这首诗是送别友人,名为《送抑之侍御谪兴国》。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别离无奈客心烦,直道南迁荷主恩。 释义:离别之际,内心感到无奈,但因皇帝的命令南迁,心中充满了感激之情。 注释:“直道”指的是遵循正道或正直之路;“南迁”是指向南迁移;“荷主恩”意为承受君主的恩典。 2. 临路加餐好自爱,平居握手更何言。 释义:在路上要好好吃饭保重身体,平时握一下手又何必多说什么呢? 注释:临路
注释: 十一月初一孝义道 山城风物岁将阑,行县初因问俗安。 授历漫惊违一载,趋朝尚记逐千官。 烟钟动阙天微曙,火树熏庭夜不寒。 久忝恩私今始悟,簿书催急驿程难。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十一月初一的所作,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辛酸。 首先来看第一句:“山城风物岁将阑”。这里的“阑”是指结束的意思,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他对这个季节的感慨。这个季节,山城的景色已经变得凋零,万物都开始枯萎
赴晋渡黄河 王程不可缓,去此故园难。 晚日临晴渚,秋风动早寒。 山田十亩废,蓬鬓几丝残。 顾影真成笑,驰驱为一官。 译文: 王程不可缓,去此故园难。 晚日临晴渚,秋风动早寒。 山田十亩废,蓬鬓几丝残。 顾影真成笑,驰驱为一官。 注释: 赴晋渡黄河:前往晋国渡河。晋,指晋国,这里泛指北方。渡河,渡过黄河,泛指旅途或仕途。 王程不可缓:王程,指帝王的行程;不可缓,指不能拖延。 去此故园难:去
沁州张源铺 去国三年意,还家此日心。 天寒客路永,日暮众山深。 沙塞人偏老,风霜马不禁。 如何更万里,投迹楚江阴。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1句:去国三年意 - 解析:“去国三年”表达了作者离开国家已经三年的时间。这种时间上的累积,使得每一次的回归都显得格外重要和意义深远。 - 情感:反映出诗人对于国家的深切思念和对过往时光的感慨。 第2句:还家此日心 - 解析:此处“还家”指的是返回家乡
【注释】东原:指洛阳东郊。晚望:傍晚时分的远眺。答李鸿渐:作诗回答给同题的人(李鸿渐)。 【赏析】此诗作于诗人贬谪洛州司仓参军期间,时值秋天。首联写自己对秋日景色的喜爱,颔联写独步闲立在秋风中观看树木凋零、乌鸦啼叫的景象;颈联抒发了因遭贬而仕途无望、田园生活开始的感慨;尾联则写出了与老朋友相遇时的欣喜之情。全诗以“东原”起兴,由景及人,情景交融,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