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孟兼
这首诗是送给童良仲的,诗中表达了对童良仲的思念之情。 诗句: 1. 尝读登科记,犹忆庚子年。 注释:我曾经读过科举考试的记录,还记得那一年(庚子年)。 赏析:诗人回忆了自己曾经经历过的科举考试,以及那时的情景。 2. 君名乃亚魁,众口争称传。 注释:“君”指童良仲。“亚魁”是指仅次于状元的人。“众口争称传”是指大家争相传播他的成就。 赏析:诗人称赞童良仲在科举考试中的卓越表现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送郎下西洲” - 这句描述了主角为送别心爱之人而离开西洲的情景。"西洲"可能是指一个具体的地方或是象征着离别之地。 2. “畏侬不回顾” - "畏侬"可能意味着害怕或担忧,因为主人公不希望对方回头看她。这反映了一种深情的依恋和对分离的不舍。 3. “恨煞浪头风” - 此句表达了对海上风的强烈情感反应:"恨煞"是极度厌恶或不满的情绪表达。"浪头风"指海上的风
寄桃源郑徵士桑字 张孟兼作品鉴赏 《寄桃源郑徵士·其一 桑字》是明代张孟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内容如下: 白云满前山,杳杳入苍翠。 风清鹤在林,夜静月堕地。 惟有屋下泉,汨汨来何自。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未来归乡生活的向往。 “白云满前山,杳杳入苍翠。” 诗人以“白云”为起点,描绘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白云弥漫,将整个前山笼罩其中
【注释】 1. 为伴林间鹤:在树林中,有仙鹤做伴侣。 2. 松老枝叶繁:松树的年岁长了,它的枝叶变得茂密起来。 3. 石烂不复觉:石头烂了也感觉不到了。 4. 丹成竟忘言:炼成丹砂后,就忘掉了语言。 5. 幽响亦何处:那幽深的回响又在哪里呢? 6. 云萝自啼猿:云雾缭绕着萝藤,仿佛是猿猴在啼叫。 【赏析】 这首诗是郑徵士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中的一段内容。诗中描绘了他与友人一起隐居山林,远离尘嚣
【注释】 漫兴:即兴之作。 梨花:白色花朵,多指白梅。 夜雨催:夜间的雨水催花。 李花:李子花。因花期在初春,故称“李花”。 如雪:像雪一样洁白。 门前:家门口。 美人:美女。 不见来:不来。 东风:春风。 杨柳:杨树,此处泛指柳枝。 吹千回:被风吹得摇动不已。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闲居期间写的一首描写春景的诗作,以自然景观作为载体,抒发自己的感慨。 首句“梨花半开夜雨催”
【注释】 漫兴:随意吟咏的诗。青骢:青色的马,指骏马。金鞾(yín):镶有金子的马笼头,泛指精美的鞍具。衔:系在马口上的嚼子。美人二月裁春衫:美人在二月里缝制新衣。江头:指杭州西湖。麦秀青青:形容江南水乡春天的田野景色。渐:同“渐”,这里指渐渐显现出来。锦帆:绘有彩色图案的船帆。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江南初春景色的七绝。诗人用“青骢骄嘶”、“美人二月裁春衫”、“江头麦秀”等形象生动的句子
【注释】 浩歌:长啸。清夜:寂静的夜晚。桃源:指桃源洞,在今湖南桃源县。征士:官名,汉代称未仕而隐居的读书人。桑字:郑玄之号。郑玄(127年-200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人,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和文学家。他博学多才,通晓经传,对古文经典有独到的研究。他的学说以古文经为主,反对今文经学。曾担任过太尉掾、尚书郎等职,后辞官归隐于家乡。 翩(piān)然:形容轻快的样子。携天风
【注释】:汨汨(mi) 来何自,泉鸣昼寂寞。 春暖涧草生,鸟弄林花落。 山人盍归来,为伴林间鹤。 译文:汨汨的溪流从哪里来的呢?泉在白天响着寂寞的声音。 春天温暖,涧中的草又长出了嫩芽,树林中的鸟儿也欢快地嬉戏着,把落在地上的花瓣儿弄乱了。 何不归隐山林吧,和我一起陪伴着林间的白鹤呢? 赏析:诗中以汩汩之溪声、寂寂之泉音,描绘出一幅幽静的桃源景象;以涧草、林花、飞鸟、白鹤等意象
注释: 飞流落晴空,青云上可攀。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飞流直下的瀑布在晴朗的天空中显得格外壮观,而那些升腾的白云仿佛可以攀登而上。 念子冰雪姿,愧我尘土颜。这句诗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思乡之情,诗人想念着远方的友人,他的冰雪般的清秀气质令人赞叹,而我却是一身尘土的容颜。 长歌采芝曲,白云满前山。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诗人长歌一曲,赞美那如云朵般洁白的灵芝,而眼前的山水之中也充满了白云。
【注释】 寄桃源郑徵士:寄给桃源中的郑徵士。 征土,指人,这里指诗人的朋友。 沈忧:深重的忧愁,即愁苦。 浩然:广大无边的样子。幽栖:隐居的生活。 山空:山中空寂。 夜花落:夜晚的花瓣飘落。 木密:树丛茂密。 春鸟啼:春天的鸟儿鸣叫。 我厌朝市居:我不喜欢在朝市中居住。 揽衣起闻鸡:起床后披衣起身听鸡报晓。 【赏析】 《寄桃源郑征士桑字》是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写诗人厌恶世俗的喧嚣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