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纪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诗句的内涵和情感。“碧天”句:形容中秋的月光如银色盘。“云絮”两句:形容秋夜的月色如云朵般飘渺。“尊前”句:形容月亮明亮如金色鸭,香气四溢。“空外”二句:描写月亮明亮,像白玉雕成的鸾鸟在天空中飞翔。“姮娥”句:写诗人登高望远,想与嫦娥相问讯。这一句是虚写。全诗以景衬情,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满头华发怕逢春,山鬼揶揄正笑人。 祖道不沾雩峡水,征袍空染贯城尘。 已无勋业铭彝鼎,岂有声名动搢绅。 但得五湖风月在,钓船还与白鸥亲。 注释:满头白发,害怕春天的到来,山中的鬼魅正在嘲笑我。祖道没有沾上雩峡的水,征袍只是染上贯城的尘埃。我已经没有了功勋和事业来铭刻在鼎上,难道只有名声可以动缙绅(古代官员的服饰)吗?只要五湖的风光月色还在,我就回到钓鱼船上,与白鸥亲近。赏析
诗句释义与赏析: - 春分日见雪 - 关键词: "春分日"、"雪" - 释义: 春分时节却见到雪。春分,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3月19日或20日,此时天气逐渐转暖,雪景显得尤为难得。 - 赏析: 诗人通过描绘春分日见雪的罕见景象,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感慨与珍视。 - 腊前为瑞竟无多, 却向春深渎至和 - 关键词: "腊前"、"瑞"、"渎" - 释义: 在腊月之前,吉祥的事物不多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要求,如本诗的题干要求是“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逐句解释即可。 身披鹤氅手扶藜,布袜青鞋白接䍠。 身披鹤氅,手扶藜杖,这是张梦辰在隐居山林中的生活状态;布袜青鞋,这是张梦辰的简朴生活状况。白接䍠:一种山果,可作食物。 魏野隐居堪入画,龟蒙到处可题诗。 魏野,唐代隐士。龟蒙,唐代隐士。魏野隐居之地可以入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阳节的感想,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之情。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及注释: 1. 衡门稚子笑牵衣,新酒初香豆荚肥。 - "衡门":古代的一种门扉,这里指代隐居之所或简朴的门庭。 - "稚子":小孩。 - "笑牵衣":孩子笑着拉着大人的衣服。 - "新酒初香豆荚肥":形容家中酿造的新酒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豆荚(即豆角)也因为发酵而变得饱满。 2. 佳节重阳还复至,故人何处不曾归。 -
诗句 1. 白发无情已不饶:描述诗人已经白发,但仍然不为外界的评价所动。 2. 固宜甘分老衡茅:表示诗人愿意在简陋的环境中安度晚年。 3. 德公退隐非要誉:德公指张九龄(字子寿),这里提到他退隐并不是为了获取名誉。 4. 元亮归来便息交:元亮指陶渊明,这里提到陶渊明回到田园后就不再与世交往。 5. 花下酒壶还独酌:在花下饮酒,独自品味。 6. 竹间茶臼问谁敲:在竹林中
芦花舟为李孟起 芦花深处屋如舟,仿佛渔家鹦鹉洲。 沙暖可容鸥寄宿,月明还有鹤来投。 掀篷浪影翻晴雪,绕壁风声聒暮秋。 茶灶笔床都放得,醉堪伸脚更何求。 注释: - 芦花舟: 指用芦苇编织的小船。 - 李孟起: 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伴。 - 芦花深处屋如舟: 形容小屋被芦苇覆盖,如同小船漂浮在水面上。 - 仿佛渔家鹦鹉洲: 鹦鹉洲是长江中的一个小岛,以鹦鹉栖息而闻名。此处比喻小屋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然后对全诗进行逐句解释,最后写出诗人的情感即可。 “醉梦初回四鼓前”,醉梦刚刚醒来,东方已经泛白。“打篷急雨乱如拳”,打篷的急雨像拳头一样乱打。“半床云锦沾俱湿”,一半被雨水淋湿了的云锦都湿透了。“一点风灯照不眠”,只有一点灯火照亮不了我无法入睡
【注释】 对月有怀多好句,胜如春草梦西堂。 予人然诺千金重,到手缄书一尺长。 鹤吊机云迷故宅,燕寻王谢失雕梁。 都缘十载兴亡恨,诗后殷勤并寄将。 (兴亡:兴盛、灭亡) 【赏析】 此为酬答之作,以诗代简,表达了作者对俞原举的感激之情和对他的怀念之意。 首联写“对月”所思,即诗人看到月亮,联想到自己与俞原举共度时光的美好回忆。 颔联用典,“然诺千金重”,比喻朋友间的诺言之重要,而“缄书一尺长”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算老侵寻七十春,又梳白发裹乌巾。” - 注释:算老,即年纪已大,岁月流逝。侵寻,意为时间的流逝。七十春,指的是人到七十岁的生日或年纪。又梳白发裹乌巾,表示头发已经斑白,但依旧戴着乌黑色的头巾,形象地描绘了年老的外表和内心的坚强、不屈。 -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年老”与“头发”的颜色,强调尽管岁月已逝,人的精神和意志却依然如故。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