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纪
双桂堂为俞伯刚 堂前双桂如玉树,众木摇落正芬芳。 淮南偃蹇有何异,月里娑婆无此香。 连理合时兄弟好,带花移后子孙长。 岁收金粟三千斛,天富燕山窦义方。 注释: 1. 双桂堂:指堂名。俞伯刚(1653-1724),清藏书家、文学家,字仲密,号南楼,浙江德清人。 2. 堂前双桂:指双桂堂前两棵桂树。 3. 玉树:比喻桂树的挺拔秀美。 4. 众木摇落:指秋天树叶脱落的景象。 5. 淮南偃蹇
``` 莺花时节近清明,如此风光眼为惊。 但有酒钱须尽醉,本无丹药可长生。 此诗是明朝董纪所作的《次韵答俞仲基二首 其二》。以下是诗句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1. 诗句释义: - “莺花时节近清明”:莺花(春天的象征)时节接近清明节。 - “如此风光眼为惊”:面对如此美丽的景色,诗人感到震撼。 2. 译文: - 在春光明媚的时节,清明将至,美景令人惊叹。 - 只要有钱
【注释】张孟经:名希逸,北宋人。湖海:指隐居江湖,不仕于朝的人士。虎卧杏林:指道教炼丹术中的“龙虎交媾”法,谓虎伏在杏树之下,龙游在丹炉之中(见明·李时行《本草纲目·金石门》引陶弘景《真诰》)。丹鼎:指炼丹之鼎。肘后方:即《肘后备急方》,宋王惟一撰,共四十卷,分救卒诸证一百零二条。袐(xiǎn)传:秘传。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张希逸的赠诗,表达了对他一生隐逸、潜心学问
诗句释义: 1. 西郊晚晴 - 描绘了西郊在傍晚时分的晴朗景象。 2. 老眼分明夕照前 - 表达了对夕阳下的景象看得非常清晰,眼睛虽老但依然敏锐。 3. 依依墟里见人烟 - 描述了村落中人们生活的迹象依旧存在。 4. 东家笋作西家竹 - 比喻东西方向相邻的农户各自发展自己的产业。 5. 南岸人耕北岸田 - 描述南北两岸的农田都有人在耕种。 6. 野店杏花沽酒市 - 野店里有卖酒的地方
【译文】 夕阳西下时,我们经过泖州东面,倚靠着船篷饮酒赏景。放眼望去,只见百里之内的山川河流都清晰可见。佛塔耸入云霄,高悬在山巅上,而周围的人家则散布在泖州东西两侧。沾湿了衣襟的微风送来丝丝细雨,凉意让人感到寒意逼人。船后青山像脚一样移动着,白鸥已飞尽,只剩下水和天连在一起。 【赏析】 这首诗是写作者在晚过泖州时的所见所感。全诗意境开阔,笔触细腻,用“摩挲醉眼倚吟篷
《耕乐图》: 树荫柴门犬不惊,小窗机杼隔林鸣。 桔槔未湿逢春雨,袯襫初乾憩晚晴。 三泖鲜鱼如菜食,九峰新酒对花倾。 自缘无事千州府,莫笑庞公懒入城。 注释: - 耕乐图:这是一首描绘田园生活和自然美景的诗句。 - 树荫柴门犬不惊:描述在树荫下,柴门被阳光洒满,狗狗也不会受到惊吓。 - 小窗机杼隔林鸣:描述了小窗户旁有机器的声音,而窗外传来的是鸟儿的叫声。 - 桔槔未湿逢春雨
次韵答俞原举五首 其二三载崎岖蜀道行,虚名已觉负平生。 季鹰从此有归兴,思旷自来无宦情。 恐作渔樵闲话说,敢忘车笠旧交盟。 鹤滩喜与鸳湖近,夜夜相望共月明。 注释: 1. 三载崎岖蜀道行:三年时间在蜀地(今四川一带)行走。 2. 虚名已觉负平生:名声已经感到辜负了自己的一生。 3. 季鹰从此有归兴:从这开始,你有了回归家乡的打算。季鹰:春秋时期楚国人,因事被拘于吴国,后得释返楚;这里比喻自己。
诗句释义与译文: - 晨鸡唱罢暮钟鸣,扰扰匆匆役世情。 【注释与赏析】:早晨的公鸡报晓后,晚上的寺庙响起了晚钟。这描绘了一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节奏。 - 白石安知无日烂,黄河还见有时清。 【注释与赏析】:就像石头一样,不知道会不会有一天被侵蚀得面目全非,但黄河的水在适当的季节里依旧会有清澈的时候。 - 浮生得失樗蒱局,往事悲欢傀儡棚。 【注释与赏析】
秀州东郭残年里,曾得春风送客舟。 秀州位于浙江省湖州市,是江南水乡的代表之一。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秀州东郭的岁月里,曾经得到春风的吹拂,乘坐着送别的船只离去。这里的“春风”象征着温暖、舒适和愉悦的氛围,而“送别”则表达了离别的伤感。诗人通过这样的场景,展现了自己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 别去几何情契阔,诗来如此意绸缪。 离别的时间长短不一,但情感却深厚且持久。这里
满头华发怕逢春,山鬼揶揄正笑人。 祖道不沾雩峡水,征袍空染贯城尘。 已无勋业铭彝鼎,岂有声名动搢绅。 但得五湖风月在,钓船还与白鸥亲。 注释:满头白发,害怕春天的到来,山中的鬼魅正在嘲笑我。祖道没有沾上雩峡的水,征袍只是染上贯城的尘埃。我已经没有了功勋和事业来铭刻在鼎上,难道只有名声可以动缙绅(古代官员的服饰)吗?只要五湖的风光月色还在,我就回到钓鱼船上,与白鸥亲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