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挲醉眼倚吟篷,百里纤毫在望中。
佛塔穹窿云表杪,人家星散泖西东。
沾衣不湿疏疏雨,吹面轻寒剪剪风。
船后青山如脚走,白鸥飞尽水连空。
【译文】
夕阳西下时,我们经过泖州东面,倚靠着船篷饮酒赏景。放眼望去,只见百里之内的山川河流都清晰可见。佛塔耸入云霄,高悬在山巅上,而周围的人家则散布在泖州东西两侧。沾湿了衣襟的微风送来丝丝细雨,凉意让人感到寒意逼人。船后青山像脚一样移动着,白鸥已飞尽,只剩下水和天连在一起。
【赏析】
这首诗是写作者在晚过泖州时的所见所感。全诗意境开阔,笔触细腻,用“摩挲醉眼倚吟篷,百里纤毫在望中”一句描绘出诗人沉醉于美景之中的状态,同时以“百里纤毫在望中”形容视线所能及之处,展现出广阔的视野。接下来四句则是对这一景观的进一步描写:“佛塔穹窿云表杪,人家星散泖西东”,“佛塔”象征着宗教文化的存在,“穹窿”一词则形象地描绘出了佛塔的轮廓,给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感觉;同时“云表杪”也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而“人家星散泖西东”,则描绘出了一幅村落点缀在山水之间的画面,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烟火气息。
最后两句“沾衣不湿疏疏雨,吹面轻寒剪剪风”则是对天气变化的描绘。在这里,虽然“沾衣不湿”和“吹面轻寒”都暗示着天气的寒冷,但它们却并不令人感到刺骨的寒冷,反而有一种温柔而舒适的感受。这可能是因为诗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气候,或者是因为这里的自然景色本身就带有一种清凉的感觉。
“船后青山如脚走,白鸥飞尽水连空”这两句则是对整个场景的收尾。这里,“船后青山如脚走”是对船后景色的比喻,将青山比作脚步,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而“白鸥飞尽水连空”描绘出了一幅水天一色的宁静景象。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