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门稚子笑牵衣,新酒初香豆荚肥。
佳节重阳还复至,故人何处不曾归。
黄花有约开偏早,白发无情落渐稀。
未必晚年陶处士,觉今俱是昨俱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阳节的感想,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之情。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及注释:
- 衡门稚子笑牵衣,新酒初香豆荚肥。
- “衡门”:古代的一种门扉,这里指代隐居之所或简朴的门庭。
- “稚子”:小孩。
- “笑牵衣”:孩子笑着拉着大人的衣服。
- “新酒初香豆荚肥”:形容家中酿造的新酒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豆荚(即豆角)也因为发酵而变得饱满。
- 佳节重阳还复至,故人何处不曾归。
- “佳节重阳”:指重阳节这一特殊的日子。
- “还复至”:再次到来。
- “故人何处不曾归”:无论在哪里,老朋友总是回来的。
- 黄花有约开偏早,白发无情落渐稀。
- “黄花”:这里可能是指菊花,古人常有赏菊的习俗。
- “有约”:可能有约定或者期待。
- “开偏早”:菊花提前开放。
- “白发无情”:头发变白是自然的生理现象,这里用来形容岁月的流逝。
- “落渐稀”:头发脱落逐渐稀疏。
- 未必晚年陶处士,觉今俱是昨俱非。
- “陶处士”:这里指的是陶渊明,他以隐士身份著称。
- “未必”:不一定。
- “觉今俱是昨俱非”:意识到现在的境况与过去不同。
- 这句话表达的是诗人对于现实和回忆的对比,意识到现在的情况已经不再是过去的那个状态。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重阳节的温馨场景以及怀旧之情,展现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现实变迁的感慨。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如新酒、豆荚、菊花等,诗人巧妙地传达出一种淡淡的乡愁和对逝去青春的无奈感叹。同时,诗中的“未必晚年陶处士”一句,更是引发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感悟。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却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意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