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纪
《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一组诗歌,以遥念长安(唐都城)为主题。这组诗共八首,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之一,其中第四首尤为著名,其内容主要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身世的感慨。接下来将简要阐述这首诗: 1. 诗句解读: - 仰望青天漠漠高:诗人仰望高远的蓝天,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不安。 - 人生处世一鸿毛:人生在世如同鸿毛般微不足道
``` 耕隐为黄彦正三首 其三 背城茅屋水云深,绝迹无人向此寻。 壤父不知尧帝力,君房安识子陵心。 扶犁晓趁黄梅雨,嗿馌凉依绿树阴。 但使年年多黍稌,何忧白发老相侵。 注释: - 背城茅屋:背对着城墙的茅草房屋,形容隐居之地环境清幽。 - 水云深:水流和云雾交织成一幅深远的画面。 - 绝迹无人:没有人踪迹可循,指人迹罕至之处。 - 壤父:古时耕种之人。 - 君房:古代贤者名号。 - 嗿馌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客檐卧听禁城钟,蛮帐低垂旧紫茸”,写自己客居在林泉的住所,听到京城的钟声。颔联“窗眼月斜天未晓,瓦沟霜白景初冬”,写夜半时分,窗外月光已斜射而入,天空尚未大亮,屋瓦上已经积满了一层薄冰,景象显得格外凄凉。颈联“千年华表无归鹤,十月寒潭有蛰龙”,“华表”指古代宫门前立的刻有文字的石柱,借代帝王。诗人用鹤、龙这两种动物来比喻人的生命,表达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秋兴四首 其一 景物凄凉万感丛,怕逢摇落见秋风。 鸡鸣函谷行人度,骓到乌江霸业终。 岁月往来寒暑尽,乾坤覆载古今同。 谁能断得无情水,莫放东流更向东。 注释: - 景物凄凉:描述秋天的景色和气氛,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 万感丛:形容内心有许多感触和思绪交织在一起。 - 怕逢摇落见秋风:害怕在秋天看到落叶飘零的景象。 - 鸡鸣函谷:指诗人听到鸡啼声从函谷关传来
诗句: 1. 吊影灯前泪满腮,听儿忆母哭声哀。 2. 宜春帖子何心写,守岁家筵不忍开。 3. 老景此时无可奈,新年明日又还来。 4. 梅花笑我头斑白,消得屠苏更几回。 翻译: 1. 在昏暗的灯光下独自坐着,满腮的泪水,听着孩子们回忆母亲的哭声,心里感到无比的悲哀和悲伤。 2. 虽然已经过了宜春这个时节,但为什么还要写这个节令的帖子呢?守着这个除夕的家宴,我实在是不忍心去打开它。 3.
秋兴四首 其二 海上蓬莱识未真,楼船一去竟迷津。 仙家自有长生药,尘世元无不死人。 西苑年年花落尽,北邙日日冢添新。 春衫可典何须靳,莫负渊明漉酒巾。 注释:在海上的蓬莱山是否真实地存在着,乘坐楼船远赴他乡却最终迷失了方向。仙人们自然掌握着长生不老之药,而世间的人终究无法避免死亡的命运。每年西苑里的花儿都会凋零,而北邙山上的新坟却不断出现。你穿着的春衣可以典当换取财物
来鸥亭为姚宗文 泛渚眠沙各自如,忘机相对称幽居。 意如亲笔惠崇画,迹似古文苍颉书。 春雨兰苕迎翡翠,夕阳葭菼伴舂锄。 阑干角畔题诗处,眼界无多景有馀。 译文: 在来鸥亭为姚宗文题写诗句 独自在泛着波光的湖面上,我躺在沙滩上小睡,彼此之间毫无拘束,如同亲笔所绘的一幅山水画。 意境宛如亲手书写的画卷,字迹犹如古代的文字,仿佛是苍颉发明的汉字。 春天时,雨滴落在兰花和苕草上,像翡翠一样闪闪发光
正心斋为许仁民 长须曾识许神农,复见贤孙继祖风。 方寸有馀阴德地,平生多少活人功。 源流不出三因外,天理常存一念中。 好侍板舆承母意,满林春色杏花红。 注释:这首诗是描述许仁民的生平和功德。他曾经认识许神农,并且他的贤能孙子继承了他的传统。他的心地善良,一生都在帮助别人,拯救了许多生命。他的道德源流来自三个方面,即天地自然之理、人伦道德规范以及儒家经典的教诲。他遵循这些道理,始终保持一颗善良的心
金陵怀古 六朝事迹今何在,禾黍离离满地愁。 商女隔江犹唱曲,远人怀土莫登楼。 潮随雁落回京口,山作龙蟠护石头。 记近酒家曾夜泊,秦淮寒月照孤舟。 注释: - 六朝事迹今何在(六朝指的是东晋、宋、齐、梁、陈这五个朝代,它们曾经在中国的南京建都,所以称为“六朝”,事迹指这些王朝的历史和事件) - 禾黍离离满地愁(禾黍是指庄稼,离离是指稀疏的样子,满地愁意表示到处都是一片萧条、荒凉的景象) -
诗句输出:千家山郭静朝晖,一日江楼坐翠微。 译文:千家的山峰和城郭在清晨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宁静,我独自一人坐在江边的楼阁上欣赏美景。 注释:千家山郭,指的是周围有许多人家的山城,这里的“朝晖”指早晨的第一缕阳光,“翠微”形容江楼的秀丽景色。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在夔州时所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联写景,以静谧的山城和翠绿的江楼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