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纪
诗句释义 1 平泉一废春谁主:这句表达了一种对春天的无力感,意味着春天的到来似乎被某种力量所控制或主宰。这里的“谁主”可能暗示着某种权威或力量,可能是自然的力量、命运或是某种不可知的力量。 2. 开过蔷薇几度花:这里描述了蔷薇花的盛开和凋零。蔷薇花通常象征着美丽但短暂的事物,这里的“几度花”可能意味着多次的开放与凋零,反映了生命的无常。 3. 惟有夕阳知世态:夕阳常常被视为一天中的最后一抹光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诗中描绘了仲斋新居的景色和生活情趣。 译文: 青云高阁嫌太高,却向东皋别业住。 有地不用种无用树,满池都是可烹鱼。 每因客人来呼唤狂药,只厌人来乞草书。 时雨桑麻连夜长,老农相庆道何如。 注释: 1. 青云甲第嫌高大:意思是说,虽然拥有高官厚禄的住所让人羡慕,但自己更喜欢简朴的东皋别院。这里的“青云”指代官职或地位;“甲第”指代高大豪华的住宅;“嫌”表示嫌弃。 2.
【注释】 ①通山:地名。②仇览(yuè):即仇览,字孝先,东汉时人,曾任会稽太守。③绛帐诸生:指张通山的同门学友。④马融:东汉初年著名的经学大师,精通五经,为世祖所敬重。⑤闾阎:乡野,平民百姓。⑥邹鲁:春秋时的邹、鲁两国,这里泛指儒家学者。⑦南船:指南方的船只。⑧蚶蛤:一种海产贝类,味美而珍贵。⑨东阁:东边的书斋。⑩豹狨(róng):用豹皮作褥子,是古代贵族的奢侈品。⑪征鸿:即归雁,这里指书信
诗句解释 1 云松陆宅之先生以别时容易见时难为起句赋律诗一首送俞原肃之武功予亦续貂: 这一句中,“云松陆宅之”可能是作者的自署,表明了写作人的身份。而“别时容易见时难”则是表达了诗人对离别时刻易过的感慨和在重逢时的困难。这句作为开头,为全诗定下了一个情感基调,即离别的艰难与重逢的喜悦。 2. 别时容易见时难,到手深杯莫放闲: 此句强调了分别之时看似简单,但一旦真正面对重逢时,却倍感艰难
【注释】: 1. 八卦:我国古代哲学认为天地万物皆由八卦所生。元、始,指宇宙的初始状态,一画:指太极图中黑白相间的第一个圆点(阴阳鱼)。河图、洛书:相传是伏羲氏所作。《易传·系辞上》有“河出图、洛出书”之说,但未详其内容。太极图:《易传》中有:“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仪,阴卦象阳,阳卦象阴,斯二者,所谓先天后天者也。”《周易参同契》中也有:“乾坤定位,易道成章,玄牝之门
登天马山 左瞰风波右石湖,云间隐映见浮屠。江山入画今犹昔,岁月撺梭日又晡。 - 注释与赏析: - 左瞰风波右石湖:左边俯瞰着波涛汹涌的江水,右边是宁静的石湖。 - 云间隐映见浮屠:云雾缭绕中,隐约可见寺庙的轮廓。 - 江山入画今犹昔:如今的江山美景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 - 岁月撺梭日又晡:岁月像梭子一样飞快地流逝,夕阳已经西下。 译文: 在天马山左看波涛汹涌的江河,右看宁静的石湖
```plain 地偏人迹稀,林静鸟声乐。 松留石上阴,竹解风前箨。 小山丛竹四首(其三),作者董纪,明代。诗句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宁静幽雅的竹林景致。诗人以简练的语言传达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赞美。其中“地偏人迹稀”表现了环境的清幽,“林静鸟声乐”则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宁静。同时,诗中的意象也富有层次感,如“松留石上阴”和“竹解风前箨”分别描绘了松树与竹子在特定环境下的姿态,增添了画面的立体感
我亦西郊有草堂,石为阶砌土为墙。 在草木丛生的郊外,我也有一座草堂,它由坚硬的石头砌成阶梯般的台阶,用泥土堆砌而成的墙壁作为屏障。诗中通过“石”和“土”这两种自然元素,形象地描绘了草堂的坚实与质朴,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元素的巧妙运用,使得整首诗既简洁又富有画面感。 竹间棋局消长夏,树底胡床候晚凉。 在竹林之间,摆放着一张棋盘,用来消遣漫长炎热的夏日;而在树荫下,则设有一张胡床
我也有座西郊的草堂,旁人却错把它当成百花庄。笔床茶灶新置,而诗卷图书只藏旧藏。寄信声求得菊花的根,山僧折简送椒秧。豪华短暂像春梦,不如田家饭食长。 注释: 1. 西郊有草堂:我也有座在西郊的草堂。 2. 旁人错比百花庄:旁人却把它错比作百花庄。 3. 笔床茶灶新置:笔床茶灶都新置好。 4. 诗卷图书只旧藏:诗卷和图书只是旧藏。 5. 寄声求菊本:寄信声求得菊花的根。 6. 山僧折简送椒秧
【注释】 次韵彝古鼎题报德方丈壁:这是作者给德方丈写的一首诗。彝,这里指和尚。鼎,指佛经。 纳得须弥芥子中:须弥,佛教语,指大地;芥子,佛家语,比喻极其微小的东西。意谓须弥山小如芥子。 云磬响时经藏转:磬,一种乐器,用金属或石制成;经藏,即佛经收藏处。意谓当钟磬声响起之时,佛经就会转动起来。 天花落处篆烟蒙:篆,指刻有文字的铜器;天花,佛经中的譬喻,指佛理。意谓天花落下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