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陈
《题李御史琨山水图》是一首明末清初的诗歌,作者是杨守陈。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 有山突起何峥嵘,下带叠巘纷纵横。 - 注释:有座山峰突兀而起,显得十分雄伟。山下是层层叠叠的山峦,错综复杂。 - 译文:山上耸立着高大的山峰,山下是层叠的山脉蜿蜒曲折。 - 赏析:诗人用“山突起”和“纷纵横”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山峰陡峭、山势连绵起伏的画面。 - 泰岳千峰表日观,天台万仞开霞城。 -
春城游宴诗 蝤蛑石首和椒橙,新笋香甘带肉烹。 非是老饕偏爱此,十年不饮故乡羹。 注释与赏析: 诗句大意:螃蟹、虾、海蟹和花椒橙子,新嫩的竹笋味道甘甜,还带有肉味,一起烹煮。这不是因为我对海鲜特别喜爱,而是已经十年没喝过家乡的羹汤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春日游宴时品尝美食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各种海鲜和新鲜竹笋的味道,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和美食的美丽。同时
黄鹤寄周先生 黄鹤在人世,耻与鸡鹜群。 翩然出埃壒,归巢故山云。 琅珢九皋韵,玉署时一闻。 羽仪不可见,南望劳我神。 愿采琼田草,寄之大茅君。 悠悠岁华晚,渺渺江海春。 翻译: 黄鹤在人间生活,却不屑于和那些像鸡、鸭一样的小动物为伍。 它翩翩起舞,从尘埃中飞出,回到了故乡的山间白云之中。 它的歌声如同九皋间的韵律,时而也能听见它在玉石官署中传来。 它的羽毛仪态无法看见,但我依然会向南望着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手法、语言的赏析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诗句内容和注解理解分析。 (1)“公孙歌虞殡”,指春秋时期晋国贵族赵盾被弑,其弟赵同、赵括逃亡到齐国,齐庄公为他们饯行时唱挽歌。 (2)“挽歌续遗响”,指《春秋》记载了晋国发生政变的事件。 (3)“百代良悠悠”,指从古到今,人们对于晋国发生政变的记载,都是对赵氏兄弟的颂扬。 (4)“滥觞一以溢”,指孔子在作《春秋》时
下面是对《国史明是非,将以垂万世。匪果具三长,曷由通五志。为冠必待工,锦使人学制。恶羊能败群,薰犹可同器。谁谓天闲中,不择驽与骥。》的逐句释义: 1. 诗句:国史明是非,将以垂万世。匪果具三长,曷由通五志。为冠必待工,锦使人学制。恶羊能败群,薰犹可同器。谁谓天闲中,不择驽与骥。 2. 译文:国家的史记是用来分辨是非善恶的,目的是为了让这些道理流传千古。然而仅仅具备三种才能是远远不够的
注释: 在古左右史,言动悉分书。 这句话的意思是:古代的左史记言,右史记事,言动都有记载。 由汉至国初,有官注起居。 这句话的意思是:从汉朝到明朝初年,都有官员记录朝廷的日常事务。 不知自何岁,史职旷成虚。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史职就变得空虚了。 有故始辟馆,编纂亦纷如。 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原因才开始设立史馆,编纂工作也变得非常繁忙。 新人叙陈事,何啻阔且疏。 这句话的意思是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秋日皓皓霜露稀,秋江水落凫雁飞。 - 注释:秋天的阳光明亮而清澈,霜露也显得稀少,秋天的江河水位下降,野鸭和大雁开始飞翔。 2. 远客孤舟下南浦,临风解缆情依依。 - 注释:远离家乡的旅人独自乘坐小船,在南边的渡口准备出发,他心情依依不舍,因为即将离开这片熟悉的土地。 3. 问君西流向何处,云向临洮戍城去。 - 注释:我询问远方的友人,您要前往哪里?他回答说
【注释】: ①史馆:汉代的太史令官署。崔杼:春秋时齐国大夫。弑:杀。②直笔:正直的笔,指敢于直言进谏的史官。③南史: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手下掌修国史的官员。④古人:指古代忠臣。⑤捐躯:献出生命。⑥今世:指当今社会。⑦利害:好处和坏处。锱铢:形容极小的数量。 【赏析】: 《史馆感怀三首》其三为诗人感慨史馆中那些敢于直笔、敢于直言进谏的史官而作。诗人借崔杼杀齐庄公之事,感叹史官的正直与忠诚
《题秋江别意》赏析 《题秋江别意》:杨守陈,九月天雨霜,潦尽潭清水痕改。鸿雁来时月满洲,蛟龙蛰处云连海。君在蛟门客舍中,卧听落叶鸣悲风。此诗描绘的是诗人身处异乡,遥望家乡的景象。 译文:在蛟门的九月,天空布满了雨霜,河流中的水变得清澈。大雁飞来时,月亮映照在满洲的天空,而蛟龙则蛰伏在云海之中。你在蛟门的客店里,躺在床上听着落叶的声音,感受着悲伤的秋风。 赏析
注释:云壁高耸,隐没在苍翠的峰峦之上,湘江上的小洲被水雾笼罩。竹林和树木郁郁葱葱,山风吹来,洒落下稀疏的细雨。新雁飞向湘云,那幽静的高人又在哪里呢?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首句写山峰的雄伟壮观;第二句写湘江上小洲的迷蒙景象;第三、四句写竹林和山风,渲染出清幽宁静的气氛;最后二句写远去的雁影和隐逸之人的踪迹。诗中的“萧森”一词,用来形容草木茂盛的景象,给人以清新之感。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