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山突起何峥嵘,下带叠巘纷纵横。
泰岳千峰表日观,天台万仞开霞城。
平林窈窕连长麓,远近人家几茅屋。
幽亭不见客经过,芝草琅玕春自绿。
石梁横去水涓涓,一出前山势渺然。
彭蠡晴波九江入,吴松春涨五湖连。
孤舟一叶中流渡,散尽沙头群白鹭。
舟中疑是绣衣人,四面青山随指顾。
绣衣今去远观风,大江南北广西东。
何处江山如此画,归来说与镜川翁。
《题李御史琨山水图》是一首明末清初的诗歌,作者是杨守陈。以下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有山突起何峥嵘,下带叠巘纷纵横。
注释:有座山峰突兀而起,显得十分雄伟。山下是层层叠叠的山峦,错综复杂。
译文:山上耸立着高大的山峰,山下是层叠的山脉蜿蜒曲折。
赏析:诗人用“山突起”和“纷纵横”两个动词,描绘了一幅山峰陡峭、山势连绵起伏的画面。
泰岳千峰表日观,天台万仞开霞城。
注释:泰山的千座山峰犹如太阳观测的场所,天台的万仞峭壁仿佛开启了霞光之城。
译文:泰山的千座山峰如同太阳观测的场所,天台山的万仞峭壁好似开启了霞光之城。
赏析:这里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泰山和天台山比作太阳观测的场所和开启霞光之城,生动地展现了两座名山的壮丽景色。
平林窈窕连长麓,远近人家几茅屋。
注释:茂密的树林中,有一条长长的山麓,远处近处都能看到几户人家,他们的房子是茅草盖顶的。
译文:茂密的树林中,有一条长长的山麓,远处近处都能看到几户人家,他们的房子是茅草盖顶的。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树木、山麓、人家等元素,勾勒出了一幅宁静和谐的自然景观画面,让人感受到乡村的宁静与美丽。
幽亭不见客经过,芝草琅玕春自绿。
注释:在一处幽静的亭子里,看不到客人经过,春天来了,芝草和琅玕都郁郁葱葱。
译文:在一处幽静的亭子里,看不到客人经过,春天来了,这里的芝草和琅玕都郁郁葱葱。
赏析:诗人用“不见客经过”和“芝草琅玕春自绿”两句,描绘了一座幽静的亭子和春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石梁横去水涓涓,一出前山势渺然。
注释:一座石桥横卧在溪流上,溪水潺潺流淌,从石桥流出后,前方的山势变得渺茫。
译文:一座石桥横卧在溪流上,溪水潺潺流淌,从石桥流出后,前方的山势变得渺茫。
赏析:诗人通过对石梁和溪水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水流潺潺、山势渺远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彭蠡晴波九江入,吴松春涨五湖连。
注释:鄱阳湖的晴朗水面上,九江的水涌入其中,吴淞江边的春潮上涨,使得五湖相连。
译文:鄱阳湖的晴朗水面上,九江的水涌入其中,吴淞江边的春潮上涨,使得五湖相连。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鄱阳湖、九江、吴淞江等地的景象,展现了江南地区湖泊众多、水域相连的美丽景色。
孤舟一叶中流渡,散尽沙头群白鹭。
注释:一只孤独的小舟在江水中飘荡,船上的人已经渡过了河中央,一群白鹭在沙洲上飞散。
译文:一只孤独的小舟在江水中飘荡,船上的人已经渡过了河中央,一群白鹭在沙洲上飞散。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小舟、沙洲、白鹭等元素,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的孤独之感。
《题李御史琨山水图》是一首充满诗意的山水画诗。诗人杨守陈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