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玘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送王院判弟医官归宜兴: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不舍。 2. 菊藭在山杏在林,虎其守之尔谁侵:描述了秋天的景象,菊花盛开,杏子成熟,寓意着友情或兄弟之情坚如磐石。 3. 伯也视垣目弥深:指兄长或父亲的目光深邃,能洞察一切。 4. 执神之机为国琛:意味着他掌握着国家的关键信息或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 5. 跂予望之如望霖:比喻希望之情如同盼望及时雨一样迫切。
蟠桃寿图江侍读先生母八十这首诗是一首赞美江侍读先生母亲长寿的诗歌。诗中通过描绘江侍读先生母亲的生活场景和性格特点,表达了对她的敬爱和祝福之情。 译文: 花开花谢花成桃,穆昔花下听云璈。 狡儿摆手攫不得,屑屑覆射空馋饕。 水晶之盘照日月,星宫之君手所操。 传闻此实妙辟谷,三千岁龁凡一遭。 五城十城博尺璧,较之此更如毫毛。 况人生有母在阁,南山配彼端匪高。 肉飞上昆崙绝岭,夺虎爪下悬万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送竹坡归真州》。诗中描绘了一位老人栽种竹子的过程,以及竹子生长的变化。 译文: 江边飞将猛如虎,手持神臂二石弩。 白叟呼之立少许,立竹之阴不知午。 叟初栽竹栽一母,母生儿孙孙缕缕。 竹知叟恩叟不语,试离竹行数十武。 诳竹无知遂飘举,百里千里析津府。 竹谁灌之畚以土,将有兵士环如堵。 叟前呼之竟何取,叟今疾趋若风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个老人栽种竹子的过程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描述了诗人王克承在江西道姚江省母时的所见所感。下面是逐句释义: 1. 王克承按照江西道姚江省母 注释:诗人王克承按照江西道的路线前往姚江去探望母亲。 2. 惠文岸岸山立齐,直当黼扆之东西。 注释:惠文岸岸高耸入云,如同山峰般屹立在两旁,直抵皇帝宝座的左右两侧。 3. 猛脑鹘击赤狐走,虎豹在山谁采藜。 注释:凶猛的鹘鸟扑打着赤狐逃跑,山中虎豹在捕食时谁会采摘藜草。 4.
诗句释义: 1. 山行有虎溪有蛇,人行百里无人家。 这句描述的是山路艰险,常有老虎和蛇出没,而人行走百里也难见到村落或人家。 2. 村氓生怕到县市,更有蛇虎纷如麻。 描述了乡村的居民非常害怕去县城或者市集,因为他们知道那里的环境可能危险如蛇和虎。 3. 朝廷养人如养子,此辈毒人蛇虎似。 这里提到朝廷养育人民如同抚养儿子,但这里的人民却像有毒害的虎和蛇一样对百姓构成威胁。 4. 明朝忽报新尹来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杨慎所作,描绘了屹庵先生的墓石。屹庵先生是明朝的名臣,曾任兵部尚书等职。诗中赞美了他的功绩和才华。 第一句“屹庵先生墓上石,飞虬蹲龟新勒额。”描述了屹庵先生的墓石,上面刻有飞虬和蹲龟的形象,寓意他的英明神武。 第二句“妖狐不敢卧其下,山鬼呵护火通夕。”形容屹庵先生的威望极高,连妖魔鬼怪都畏惧他。 第三句“樵夫惊见走折足,过客仰观读如译。”描述了人们在看到屹庵先生的墓碑时的反应
【注释】: 非僧非童头亦髡,行年七十口自言:我不是和尚也不是小孩,年纪已经七十,我自己说。 十二月吉置高尊,天瓢酌翻麻姑源:十二月这一天摆好高高的酒杯,像神仙用的天瓢一样的酒器,把酒斟满了。 忽惊趵突喷火敦,当垆彪■犊鼻裈:忽然听到趵突泉的泉水喷涌如火,像古代的当垆者(古代酒店老板)用牛鼻绳穿裤子那样粗大。 霓裳舞队集良媛,西河浑脱传黎园:舞蹈队伍中有穿着霓裳羽衣的女乐师
这首诗出自南宋诗人刘克庄的《题潘以正杖化龙图》,是一首描绘画龙、龙化和巫师的故事,表达了对自然力量和人类行为的思考。 诗句释义: 1. 叶公好龙所翁画,晚岁取次真龙下。 - 叶公(即叶法善)喜好龙,所以有人为他画了一幅龙。 - 晚年(晚年指年老之时),他用这幅画来代替真实中的龙。 2. 青绡绛绡相战时,九子弩力江中射。 - 青绡和绛绡都是古代的布料,这里用来比喻画龙和真龙的战斗。 -
【注释】 日磾:汉代名将,字伯起,犍为武阳人。调马图:调教马匹的图样。吴克温:即吴克温之。题:题诗于上。秺侯:古代对良马的尊称。熟知:非常熟悉。蛾眉:女子美丽的眉毛。形好丑:指相貌的好坏。低头摸马:形容亲昵之情。恐马瘦:担心马太瘦了会生病。胆碎浑忘身有首:形容亲昵至极,以致忘记了自己的身体。玉趾之前卢令令:指骏马的马蹄,比喻马的优美。卢令令:形容马蹄的声音。耳畔怒猊吼:形容马的嘶叫声如雷鸣
《感皇恩·江上漾金波》是北宋词人王安石的词作。这首词通过描写江边驿道和杨柳,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江上漾金波,波光渺渺。红日初升万方晓,驿前杨柳,尽系金鞍腰袅。 译文:江面上泛起金色的光芒,波光渺渺。红日初升照亮大地,万物苏醒,驿道前的杨柳,尽是金马的装饰。 注释:江面、漾金波:指水波闪烁,金光闪烁。渺渺:无边无际的样子。红日:太阳。初升:刚刚升起。驿: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