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玘
【注释】 谒金门:词牌名,又名“秋夜月”“金缕衣”等。双调,四十四字,前后段各五句三平韵。上片第一、二句对仗工整,第二句用一语双关的手法点出“黎明”,第四句以“穿睥睨”形象写出雨后阳光透过云层照射的景象,第五句写人语声。下片写“彩鹢如飞谁系”,最后两句说“但恐此行留作砺”,即此行虽好,但应为国为民留下更多的“砺”。 【赏析】 《谒金门·风拂桂》是宋代辛弃疾所作。词中描写清晨雨后天晴景象
昨夜山头明月明,月照四郊如昼。 晓来车骑如云,向邮亭分手。 飘飘两袖天风,醉数明春宫柳。 定留金鼎调羹,肯南天回首。 注释: - 昨夜山头明月明:昨晚山头的月亮特别明亮。 - 月照四郊如昼:月光照耀到了四面的郊外,就像白天一样。 - 晓来车骑如云:清晨时车马众多,如同云彩。 - 向邮亭分手:在邮亭分别。 - 飘飘两袖天风:袖子随风飘动,像是有天上的风。 - 醉数明春宫柳
【注释】 朔风:北风 剪:割断 潞水:潞河,即今北京的通县一带的河流。 卷卷生白花:形容河水被冻得结了冰。 舟子:船夫。 㒅:指大斧 宁堪:怎么能承受? 浩无涯:无边无际。 虚心:虚怀若谷 患端:祸端,灾变 辟之:用它 竹:竹简,指信 平沙:沙滩 费沉吟:费尽心思。 谅无哗:一定不会错。 【译文】 北风割断了潞河的水,冰层厚厚,像一团团洁白的花朵。 船夫划桨艰难,好像用斧子砍着厚厚的冰层。
这首诗是送别之作,通过描写南城的景象,表达了对朋友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 首句“连山抱如环”,描绘了南城周边连绵不断的山脉,如同一个环抱的怀抱,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南城的地理环境。 次句“过水萦城脚”,则进一步描述了水流绕过南城的情况,使得整个城市与自然景观相融合。 第三句“军州自古置,小邑旧附郭”,表达了南城自古以来就是军事要地,是一个繁华的城市,同时暗示了诗人对于友人将要离开的惋惜之情。
这首诗是送陈太守前往开封时所写,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物行为来表达作者的志向和感慨。 诗句: 浊流亘混混,古有辟其郛。 兹维天地中,九州交逵衢。 尹实冠中夏,奚与百郡俱。 四十守令下,吏前合云铺。 中庭忽闻雷,百诺应一呼。 门如纳百川,累累八县输。 千辆复百辆,上供及军需。 曾无遗毫毛,丘山积负逋。 地大物甡甡,隔身杂臞瘦。 堤防或阔略,立地生麻胡。 一倡百和之,自立落雁都。 坐令清平民
【注释】 予:我。予之差,指我之差遣。 司徒:这里指德州长官。电:闪电。 晋人:指晋州人。晋州即今山西省临汾市。 么么:语助词,表示疑问或命令。尔:你。委吏:指地方官吏。 慎勿莽饕餮,人自念鞠育:千万不要贪得无厌,要知道是人自己养育了你。 【赏析】 此诗作于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当时张佑之任德州仓司仓,作者为送别张佑之,故作此诗。全诗八句四十六字,每四字一韵,一韵到底,押仄声韵,节奏急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为送别友人陈太守赴开封而作。全诗如下: 壁立万仞高,攀跻竟无途。 江湖多风波,宣父有巨桴。 吾衰不自量,子今黑头颅。 逐句释义: - 第一句“壁立万仞高,攀跻竟无途。”描述了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攀登者却找不到一条通往山顶的道路,比喻人生道路艰难,需要克服重重困难才能成功。 - 第二句“江湖多风波,宣父有巨桴。”暗示了人生的波折和挑战,正如古代哲学家孔子所说:“君子坦荡荡
刘母七十封安人再庆诗 赣滩二十四至此,舟人落帆趋入市。 木铎道人呼净街,白头病妪出呼豕。 扫除如砥到县门,五步十步一结绮。 舟人眼眩脚颤掉,屏立背面人如蚁。 县官身骑六驳马,短亭五里长十里。 龙幢云旌羽葆纛,日月虹霓分旖旎。 黄衣圣人坐紫宸,黄麻飞下泥金紫。 卯金之家太安人,兵曹之禄宁馨子。 恩波浩浩沃所生,母以子贵亦其理。 天门使人若神仙,安有寿域坐一几。 东筵坐令西坐丞,附耳窃语啧不已。
【赏析】 《送周草庭任云南佥事》是一首七绝,诗中抒发了作者对友人去云南任职的惜别之情。全诗八句,每四句一组,可分为三组,每组内容相对独立,但又相互联系。 第一组(第1-4句):“春草满庭芳,玩之生意长。” 春草满庭芳,玩之生意长。春天到来,庭院内长满了嫩绿色的草,人们欣赏它生长茂盛的生机。 注释:“玩”同“观”,观赏。“春草满庭芳,玩之生意长。” 春天到来,庭院内长满了嫩绿色的草
诗句翻译: 山僧下山时,僧送不出山。但问下山僧,此去几时还? 译文注释: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下山的情景,他本想送走山下的僧人,但发现僧人已经离去,于是询问下山的僧人何时能返回。这里的“乳水”指的是山中流出的水,而“白云”则象征着山间的清新空气。通过这些形象的描述,诗人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生活和友情的深深怀念。 赏析: 这首诗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