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风剪潞水,卷卷生白花。
舟子不易进,举桨撞冰牙。
谓言此着㒅,如以利斧加。
浮木水中居,宁堪冗呀呀。
至人心虚虚,声入浩无涯。
患端日潜伏,在在纷如麻。
辟之舟中冰,败没殊不差。
持斧观君竹,潞州舣平沙。
登舟费沉吟,吾言谅无哗。
【注释】
朔风:北风
剪:割断
潞水:潞河,即今北京的通县一带的河流。
卷卷生白花:形容河水被冻得结了冰。
舟子:船夫。
㒅:指大斧
宁堪:怎么能承受?
浩无涯:无边无际。
虚心:虚怀若谷
患端:祸端,灾变
辟之:用它
竹:竹简,指信
平沙:沙滩
费沉吟:费尽心思。
谅无哗:一定不会错。
【译文】
北风割断了潞河的水,冰层厚厚,像一团团洁白的花朵。
船夫划桨艰难,好像用斧子砍着厚厚的冰层。
说这些事,就像拿锋利的大斧劈开木头一样容易。
浮木在水中飘荡,怎么能承受得住呢?
至诚的人心里空空如也,声音传到远处却依然清晰无比。
祸端一天天增多,如同麻丝那样纷乱。
用船中冰块比喻祸端,好比用斧头削平沙滩上的痕迹。
登舟之后费尽心机思索,我的话语一定不会错。
【赏析】
此诗作于元统元年(1333),当时作者正在江南,刘文焕任南畿按察使时,作者曾送行。
“朔风吹折潞河波,卷卷生白花。”起笔写景,点明地点和时间。首句以朔风入题,渲染出凛冽的气氛;次句写河水结冰,写出天气严寒,寒气逼人,为下文写船夫驾船困难做了铺垫。
“舟子不易进,举桨撞冰牙。”船夫驾船艰难,用“易”来形容,说明其程度之深。“举桨”表明动作之快,“撞冰”表现出动作之猛,“牙”是“角”,此处用“撞冰牙”形象地写出船夫与冰的搏斗。
“谓言此着㒅,如以利斧加。”船夫说,这冰层可真是难渡啊!把船夫说的难处比作利斧加在头上。这里的“㒅”,同“斧”,表示船夫的无奈。
第三四句:“浮木水中居,宁堪冗呀呀。”“浮木水中居”写船上的冰块漂浮不动,而“冗呀呀”则形容船夫驾船的艰难。这两句既写出了冰层的厚度,又表现了船夫驾船的辛苦。
五六两句:“至人心虚虚,声入浩无涯。”至诚之心,虚怀若谷,但声音却进入浩渺无垠的天地之间。这里既表现了诗人对至诚之心的赞美,也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感慨。
接下来六、七两句:“患端日潜伏,在在纷如麻。”祸端每天都在潜伏,到处都是纷乱得像麻一样多。这两句既表现了作者对世事的忧虑,也表达了自己希望消除祸端的愿望。
八句:“辟之舟中冰,败没殊不差。”用船中冰块比喻祸端,好比用斧头削平沙滩上的痕迹。这两句既表现了作者对祸端的警惕,也表达了自己希望消除祸端的决心。
九、十两句:“持斧观君竹,潞州舣平沙。”手持利斧看着你写的竹简,你在潞州的沙滩上停泊。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也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期望。
十一二句:“登舟费沉吟,吾言谅无哗。”登上船只后费尽心机思虑再三,我的言辞必定没有差错。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也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期望。
全诗通过写船夫驾船的艰辛以及自己对此事的担忧和期望,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深刻理解和对友人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