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芑孙
【注释】 带剑:佩剑。云门:山名,在今河南辉县西。 晋书:指《晋书·载记》,记述东昏侯、明帝等事。事略:即《晋书》中的纪传体。 慈庆宫:宫内的慈庆殿,皇帝听政之所。 持梃:拿着棍棒。 明臣:指有才能的臣子。 崇佛:信奉佛教。 演揲(tài):变化。国俗:国家风气。 内道场:内廷佛寺,供内官诵经礼佛之用。 缁素:黑与白,泛指僧侣与平民。 孽(niè)芽:恶念萌发,比喻祸乱开始。 妖僧:邪教和尚。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一个正直而刚强的人,他在政治、文学上取得了成就,但仍然保持着谦逊和低调。 第一句“嗟公起炎徼”,感叹这位官员的出身和背景,他来自炎热的地区,但他不畏艰难,勇敢地走上了仕途的道路。 第二句“天荒破完璞”,形容他的才华如同未经雕琢的玉石,虽然未经打磨但仍有潜力。 第三句“百驽骇骐麟”,比喻他像一匹骏马一样,在众多平庸之才中显得尤为突出。 第四句“万鸟睹鸑鷟”
【注释】 ①长庆之四年:唐穆宗长庆四年。②张韶起为贼:指安史之乱爆发前,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③卜者苏元明:占卜之人苏元明。④中傅之翼:指朝廷的辅佐官员。⑤紫草车:皇帝的仪仗车队。⑥刀仗载叵测:仪仗队携带的武器难以测量。⑦阑入:偷偷地进入。银台门:皇宫大门。⑧百夫:卫士。⑨清思殿:皇帝的寝宫。⑩登榻来对食:皇帝召见大臣进膳。⑪挥兵杀阍者:挥舞武器杀死守门人。⑫斗势孔棘:形势非常危急。⑬神策军
诗句解析 1. 贫士若孤云,随风自缥缈。 注释:这里的"贫士"指的是生活贫困的人,"孤云"则形容他们的孤独和飘渺不定。 2. 或来堕檐端,或去罥林杪。 注释:"檐端"指的是屋檐的边缘,"林杪"则指树梢。这里描绘的是贫士们有时在屋檐下停留,有时又飞向树梢。 3. 浩然太空中,聚散凭秋昊。 注释:"浩然"在这里可能是指一种宽广、无拘无束的状态,"太空中"暗示了无边无际的宇宙
醉翁吟 醉翁吟,滁山高,滁水深。 醉翁心,不在琴。泠泠所写翁之心。 翁心牢落轩天地,醉翁住世无古今。 迄今化去六百有余载,桑海迷茫几兴废。 风月江山兴会同,文章气节精灵在。 登堂謦欬俨如生,图画飘飘睹冠佩。 滁州移命守扬州,扬州又见来乡辈。 自古文人命不犹,相同惟是一清愁。 韩公月宿逢南斗,屈子《离骚》降孟陬。 作者凄凉说我辰,后来艳羡传生日。 黄泥阪下鹤南飞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铜印的古诗,表达了诗人对铜印的敬仰和喜爱。 下面是逐句翻译: 1. 铜章扶寸纽压龙,朱文苍劲气浑融。阳明先生古作者,新建儋爵膺褒封。 - 这两句描述了铜章的形状和质地,以及它的制作者和荣誉。 2. 当年手握霹雳符,千军挥却心从容。宁藩就擒事不易,上捷竟上中官功。 - 这两句讲述了当年手持雷符指挥千军,从容不迫地应对宁藩就擒的故事。 3. 南赣抚臣印斗大,一笑掷去还山中
官道柳 【注释】临清:今属山东。采掇(duō):采摘。客米千钱仅一斗:指客居他乡的贫苦人只能吃干瘪的麦子,价钱比大米便宜很多。阿夫河南趁工死:意思是说,在河南打工的人因劳累过度而死了。归食老姑兼哺儿:指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孩子要吃她亲手做的饭。 【赏析】这首诗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及贫困情景。诗人通过写临清官道旁的柳树来反映这一现象,形象生动,耐人寻味。 译文: 官道边的柳树
【赏析】 这是一首同情灾民的诗歌。诗中通过写乞米妇的形象,揭露了官府的剥削和灾民的苦难生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乞米妇,形栾栾。”诗人首先描写乞米者的身体状态,以突出其贫穷之状。栾栾形容体态丰满,这里指乞米者的身材丰腴。 “与钱不肯受,乞米声悲酸。”接着诗人描述了乞米者不愿接受金钱,而只是请求食物的情景。这种声音悲酸是因为饥饿所导致。 “两年水灾荡庐屋,三年旱荒断食谷
观石庵先生所藏阳明山人铜印作歌 兼三不朽破空出,天遣与世为晨钟。阳明不出道堕地,坐令学究成冬烘。 阳明既出道在世,如晓日挂榑桑东。山人还山若无有,始觉儒者真英雄。 知公必有心印在,鸿蒙一气中流通。直寻仙佛本来意,以证濂洛希微衷。 注释: 1. 兼三不朽破空出:指王阳明(王守仁)被后世尊称为“文成”和“明德”。他的著作《传习录》被称为“三不朽”,意思是能够流传千古,永不磨灭。 2. 天遣与世为晨钟
出塞 吾今果何为,辄作塞外游。 立马南天门,群山郁纠缪。 风吹冒谷云,败絮拥破褠。 日光漏其间,金碧乱我眸。 黑者黑如䃜,赤者赤似髹。 数峰忽雪白,宛以粉笔钩。 此理不可识,冈峦浩难收。 化为曲江涛,万马奔涛头。 阴阳互追蹴,向背纷杂糅。 使当作此画,皴法何处求。 方知倪黄辈,足不踏九州。 只写江南山,水墨森清秋。 但言江山好,未睹行役忧。 宁知点点烟,中有万古愁。 客与孤鸦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