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诗句 - 紫鸾双,青凤两。缥缈碧城云上:这里指的是天上的星座——双星,其中紫鸾和青凤都是天体的名称;缥缈碧城则形容星星在夜空中若隐若现的样子。 - 兰气近,王光分:兰香(兰花)的气息和皇家的光芒在这里分别象征着高贵与神秘。 - 同披绿柳匀:这里的“绿柳”指代春天的景象,而“同披”表示共享或共同体验,意味着诗人与友人一同享受着春天的美好。 - 蓬莱路,三千阻:蓬莱是传说中的仙岛
【注释】 更漏子,唐教坊曲名。又名《三台令》《春带怨》《水调歌》《夜行船》。双调,七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四仄韵。《更漏子》原指古代计时用的漏壶(一种铜制容器,上口装水,下有小孔可以滴水)。后来泛指计时之器。此词以“更漏”为题,是写思妇怀归的愁绪。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思妇怀人的佳作。首二句写景,次二句抒情。 “翠茿疏,丹槲老”。诗人描绘出一幅秋景图:翠茿稀疏地生长着几株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请从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两个方面作答”,然后根据要求,逐句分析诗句的内容,把握其表达的情感,最后结合全诗内容概括答案。 本题中,“愁夜长,兼夜热。不似清秋时节。秋已久,旱堪哀。私心欣雨来”四句写诗人在酷热难耐的夏夜独处时的苦闷之情。“愁夜长,兼夜热”是说,夜是如此的长,如此的热。诗人用两个“夜”字来形容
【注释】: - 《更漏子》是唐教坊曲,属双调、六十八字。有小令、慢二体。 - 壬午:即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 - 庭燎:庭院里烧的蜡烛。 - 街鼓:指在城市中击打的锣鼓。 - 驯象牵来山列:驯服的大象被牵来了(列:行列)。 - 穿掖:穿朝服。 - 三声鞭响长:三下马鞭声响彻云霄。 - 云盖撤:云朵被揭去了。 - 风旗揭:风吹动的旗帜被揭去了。 - 望见天颜欢悦:看到皇帝高兴了。 - 朝散疾
【赏析】 《更漏子 其一》是一首宫怨词。全诗通过描写宫女早朝时所见所感,表达了宫女内心的苦闷和怨恨。这首小令的意境十分凄清,笔调十分细腻,在写景中融入了浓重的悲凉之情,令人读来心酸。 上片首二句点明时间地点,写宫女在宫中早起,听到更鼓声后惊醒过来;下两句又从宫女的角度写她看到天已破晓。“明星皎皎”是说天上的星星还十分明亮,这一句是写宫女早起时所看到的景象。“街栅启,放人行”
诗句如下:更漏子,楚天低, 楚天低,云叶莹。飞过画楼还凝。兰口蹙,雪牙攒。一声春月寒。 译文如下:楚天的低垂,云朵的轻盈,如诗如画的景致让人心醉。 灯才荧,香初烬。又被子规催紧。最是你,柰何人。临歧波眼频。 赏析如下:本词描绘了一幅离别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离愁别绪的情感。上阕写室外景象,渲染了凄凉的氛围,为下文的情感发展做了铺垫。下阕则转入室内,通过描述女子的表情和动作
诗句释义及赏析: 1. 更漏子 寄君晦:更漏子是古代一种诗歌形式,通常由四句组成,每句七字。“寄君晦”可能是题目或者是对诗的某种提示。这里我们假设它是题目,意指寄托给君晦,可能是对某人或某事的思念与期待。 2. 旧愁新,新梦去。:这句表达了新旧交替的情感状态。"旧愁"指的是过去的忧愁或烦恼,而"新梦"则意味着新的希望或梦想。这反映了人生的变迁和情感的转变。 3. 长恨画帘莺语。
更漏子·冬日 【译文】 溪流的水声干涩,晨光中透出寒意。窗还未打开,梦已残破。太阳已经升到三丈高,但还觉得寒冷。心情七分懒散,三分不适,不知该往何处安顿自己的身心。 【注释】 - 更漏子:词牌名。 - 冬日:季节。 - 声声干:指溪水流淌时发出的声响,形容溪水流动的细微声音。 - 溪流涩:溪水的流动感觉,有涩的感觉。 - 妆点晓来寒色:为清晨增添了一丝冷清的色彩。 - 窗未启:窗户没有打开。
诗句释义: 1. 眼波明 - “眼波”指的是眼睛流动的光彩,这里用来形容眼神中流露出的情感或情绪。“明”则是指这种情感的明亮、清澈或者明显。 2. 眉岫远 - “眉岫”指的是眉毛的形状和轮廓,这里用以形象地描绘眉形如山丘般远大而清晰。“远”则强调了这种眉型的突出和引人注目。 3. 比玉人儿较软 - “比玉”通常用来形容美好、珍贵或者高贵,这里可能暗指女子的皮肤或者面容如玉石般细腻光滑
【诗句注释】 1. 向:从前。 2. 怜:爱,这里指对某人的同情或喜爱。 3. 恰好:正好、适当。 4. 苦恨情悰较少:非常痛恨自己感情不够深厚。情悰,情感。 5. 今已后:现在之后。 6. 奈情何:怎能怪罪于自己(对自己)的感情不深。 7. 枉周折:白费心思,徒劳无益。 8. 须把别:必须分别。 9. 孤馆晓灯明灭:在孤寂的客舍中,夜幕刚刚散去,灯光忽明忽暗。孤馆,孤独的旅舍。 10. 玉花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