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茿疏,丹槲老。万事不如归好。虫唧唧,雁嗷嗷。碧天无限高。
倚阑望。江海上,落日寒云莽苍。望不极,思何深。沧波千万层。
【注释】
更漏子,唐教坊曲名。又名《三台令》《春带怨》《水调歌》《夜行船》。双调,七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句,四仄韵。《更漏子》原指古代计时用的漏壶(一种铜制容器,上口装水,下有小孔可以滴水)。后来泛指计时之器。此词以“更漏”为题,是写思妇怀归的愁绪。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思妇怀人的佳作。首二句写景,次二句抒情。
“翠茿疏,丹槲老”。诗人描绘出一幅秋景图:翠茿稀疏地生长着几株,红色的槲树已经衰老凋残。这两句既写出了季节特征,又烘托出人物心情。
“虫唧唧,雁嗷嗷。”这两句诗中,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秋风和秋虫、秋雁的声音写得十分形象。秋风在枝间萧萧作响,发出“啾啾”声;秋天的风声和秋虫的叫声混成一片,使人听到之后心烦意乱,无法排遣。而那大雁南飞时发出的长鸣声,更是一声比一声凄切,令人听了以后不禁黯然伤神。这两句诗通过秋风和秋虫、秋雁之声的描绘,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思妇对丈夫的怀念之情。
“碧天无限高。”这一句诗人进一步写景来表达思妇的心情。秋天的天空是那么广阔无垠,湛蓝湛蓝的,仿佛没有边际。然而这碧蓝的天空,并不能使思妇的愁苦消减一些,反而更加增加了她的哀思和惆怅。
“倚阑望。江海上,落日寒云莽苍。”这三句诗人写思妇站在楼上远眺,只见长江上的水面波涛滚滚,天空中乌云密布,夕阳西下,给远方的景色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暮色。思妇伫立在楼上眺望,心中充满无尽的思念之情。
“望不极,思何深。”这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思妇对远方的爱人深切思念的情感。
“沧波千万层。”这句诗人以沧浪比喻思妇的心绪,她的心灵如同大海一样深邃、广阔、无边无际。思妇的内心情感就像大海一样的波澜起伏、变化不定。
整首词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通过对秋天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思妇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