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夜长,兼夜热。
不似清秋时节。
秋已久,旱堪哀。
私心欣雨来。
怪雨迟,还雨歇。
怕见三更残月。
残月下,片云催。
梦中间起雷。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请从艺术手法和思想情感两个方面作答”,然后根据要求,逐句分析诗句的内容,把握其表达的情感,最后结合全诗内容概括答案。

本题中,“愁夜长,兼夜热。不似清秋时节。秋已久,旱堪哀。私心欣雨来”四句写诗人在酷热难耐的夏夜独处时的苦闷之情。“愁夜长,兼夜热”是说,夜是如此的长,如此的热。诗人用两个“夜”字来形容,把炎热的暑气渲染得淋漓尽致。“不似清秋时节”,是说,不像秋天那样清凉舒适,凉爽宜人。这里运用反衬的手法,将炎热的夏季与凉爽的秋日相对比,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烦躁与不安。“秋已久,旱堪哀。私心欣雨来。”是说,天气已经很久了,干旱已经够让人悲哀的了。可是自己却偷偷地希望下一场雨来。这一句是说出了诗人的内心矛盾,一方面渴望雨的到来,另一方面又担心雨来得太快、太多,所以作者用了反语。“怪雨迟,还雨歇。怕见三更残月。”这是诗人的想象之词:为什么偏偏下雨呢?它下得太急了,甚至来不及下完就停了。而那残月,也不肯早早落下。“怕见三更残月”一句更是妙绝,诗人想象着自己独处空闺之中,面对残月,内心是何等的寂寞孤独啊!“三更残月”指深夜的月亮,诗人以“残月”自喻,表达了自己对丈夫的思念和孤单。

接下来四句“残月下,片云催。梦中间起雷”是对上文的补充和延伸。“残月下”承上启下,点明时间,为下文做铺垫。“片云催”是说,一片白云在天空中飞驰而过,似乎催促着什么。“片云催”是诗人想象中的景致,表现了他急切的心情。“梦中间起雷”是说,就在他做梦的时候,天突然打雷了。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打雷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对丈夫的深深思念和期盼。

【答案】

示例一

(1)愁夜长,兼夜热。不似清秋时节。(愁思难耐的煎熬)(2)秋已久,旱堪哀。私心欣雨来。(盼望雨水的迫切心情)(3)怪雨迟,还雨歇。怕见三更残月。(对时间的焦虑)(4)残月下,片云催。梦中间起雷。(对丈夫的深切思念)赏析:此为咏物抒怀之作。首二句先写夜晚酷热之状,接着转入议论:因酷热,故不似清秋;因久旱,故可哀怜。后四句乃由己身推想对方:虽盼望雨,但又怕雨来得太快、太多;看到残月,想到对方孤眠无伴。最后两句设想梦境中对方也同自己一样焦急等待,终于听到雷声。全词抒发的是盼夫不得的相思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