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注释】 更漏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其单调有四片,每片四句。惜花深,看永夜——惜的是花儿的盛开和凋零。更漏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其单调有四片,每片四句。惜的花是花朵的盛开和凋零。更漏:古时计时器,即漏壶,又名铜壶沙漏,铜制的壶中装沙子,沙漏滴水到一定数量就表示一个时辰。漏声滴答,所以叫“更漏”。 愿得迟开迟谢——希望花儿能晚些开放,晚些凋谢。 开若早,谢还轻——如果花儿早些开放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篇名句的理解和默写。高考名篇名句式默写是近几年高考新增的题型,注意重点字词:愁、妆、信、长、也。考生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欲谢”、“沉吟”、“寒”、“余香惹”等。 【答案】 多为海棠欲谢。②纱窗下,绣床间,沉吟花信寒。③残红泻,馀香惹,撩乱日长时也。④门寂寂,意茫茫,凭他双燕忙。译文:清晨我愁眉未展,夜幕降临,我明妆打扮,为的是等待海棠花盛开;我徘徊于纱窗下
诗句释义 - “一重山,一重水”:这里形容两地相隔之远,如同被重重的山和水所阻隔。 - “有甚别离情思”:表达对离别的深切情感和不舍的情绪。 - “开扇面,展屏风”:描绘了打开一扇扇面或屏风的动作,可能是为了展示自己的画作或书信,以表达思念之情。 - “丹青都是侬”:这里的“丹青”指的是绘画,而“都是侬”表示所有美好的事物都属于自己。 - “杭州客,并州况”:杭州是客人居住的地方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塞门云,湘浦树:描绘了边塞和江南两地的景色。"塞门"可能指的是边疆,而"湘浦树"则可能指代湘江之滨的树木,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两地景色的对比。 - 毕竟是故乡何处: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故乡的迷茫和渴望。这里的“终究”强调了对故乡的追问和探索。 - 枫叶渚,蓼花矶:描绘了两个具体的地点,分别位于湘江的两岸。"枫叶渚"和"蓼花矶"可能代表着湘江的两个著名景点
【解析】 此题考查诗歌内容、手法及语言表达的赏析。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准确细致阅读所要鉴赏的文章,在准确把握文章意思的基础上,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分析即可。首先,要通读全诗,理解诗意;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从内容、主题、情感等角度具体分析。本题中“更漏子·闺中四景词夏”是《更漏子》的题目。这是一首描写夏日闺情的小令。上片写的是闺房中的景色,下片写女主人公在闺房中思念亲人的情景。 “湘帘外
【注释】 1.更漏子:唐教坊曲,双调六十二字。词牌名有单调、小令、中令、长调等区别,此为单调。 2.闺中四景:指女子居室中的四季美景,即春景、夏景、秋景、冬景。 3.莺啼:黄莺鸣叫。 4.柳绿:柳枝发绿。 5.晓妆迟:清晨未梳妆。 6.帘开:窗帘打开。 7.王孙草:即王孙花,又名金钟花。 8.正青:刚长出嫩芽。 9.添得:增添了多少。 【赏析】 这首《更漏子》是写闺中四景,以春景为佳
【注释】: 1. 更漏子:词牌名。又名《更漏子慢》《更漏子近》。唐教坊曲,本为宫调曲,有单调、双调两种。单调三十三字,双调六十四字。 2. 倚南风:靠着南方吹来的暖和的风 3. 开长日:形容太阳照耀得时间长 4. 占炎蒸三月力:指在炎热的夏季里度过了三个月 5. 笼浅碧:用浅绿色的荷叶来笼罩 6. 荡深红:用深红色的荷花来覆盖水面 7. 星垣:星宿环绕的地方 8. 泛远香:香气传播到远方 9.
【解析】 此诗为咏物词,通过咏物来抒发诗人的相思之情。前两句是咏“啼妆”,即女子在长亭送别之时所涂的粉黛,用以象征离别之情。“春山愁”句,写女子因春景而产生愁思,“秋水怨”句,写女子因秋色而生怨情。这两句以乐景写哀情,反衬出别离时的悲伤。“斗下两行珠串”,写女子泪如雨下的情景,“斗”指北斗星,北斗星高悬夜空,象征着离别的痛苦。“梅子雨”句写女子因离别而落泪,而“蓼花霜”则暗示了天气的寒冷
更漏子 忆情人,南浦去,携手向人低语。眉样浅,翠衣轻,莺啼画舫行。 香闺掩,珠帷敛,春剩杨花千点。愁不禁,黯销魂,黄昏独倚门。 注释: 更漏子:词牌名。 南浦:指江南之水滨,这里用作地名。 携手:手拉手,表示亲昵。 向人低语:对人耳语,形容娇羞。 眉样浅:眉毛像初生的柳叶那样细而淡。 翠衣:绿色的衣服。 莺啼:黄莺鸣叫的声音。 画舫:雕饰华美的船。 香闺:女子的卧室,也泛指女子的房间。 珠帷
更漏子·本意二首是宋代词人吴文英的组词作品。该组词以写景抒情为主,通过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物情感的交融,表达了词人内心深沉的情感和孤独寂寥的感受。 诗句“嵩台泊,漓江柝。剑吼匣中如昨。”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古老的画面。嵩台泊,指的是地名,位于今河南省登封市嵩山脚下的少林寺附近。漓江,指的是广西漓江,风景优美,历史悠久。这里的“柝”指古代夜间巡逻用的木制梆子声。整句诗的意思是:在嵩台的停泊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