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绶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题考核考生阅读诗歌的能力,文化素养。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按照以下步骤来作答:审题,明确题干要求;细读诗歌,理解诗中意象、诗句的意思以及所运用的手法;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歌主旨;最后对诗歌的情感进行赏析。注意通读原诗,理解诗意,根据选项内容判断正误。 “和艺风上巳新园作韵”是首联,“林园旷郊野,修途带郛郭”,诗人描绘了春光明媚的景色。“林园”指园林
注释: 1. 温和老去诗格新,须眉近古肝鬲醇。 - 温文尔雅地度过了岁月,诗歌的格调也显得新鲜起来,须(胡须)和眉(眉毛)都接近古代,内心充满醇厚的酒意。 2. 长瓶大瓮远难致,有酒二斗原不贫。 - 想要找到一瓶长瓶大的酒或大瓮装满的美酒,实在是难以达到,即使只有二斗酒也是十分的富足和满足。 3. 分沾宾友苦未给,闭关独饮全其神。 - 想要与朋友分享,但苦于没有,只能独自饮酒,保持自己的精神。
得沤尹吴中书偶成转韵二百八十字寄答并怀大鹤 【注释】: 沤尹:指作者的好友、友人。 吴中书:指作者的书信。 偶成:即“偶成诗”。 转韵:指诗歌在押韵方面的变化。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共28个字,分为四句,每句七个字。首两句以菊酒花糕作重九为题,表达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第三句以江湖浩荡羡沤翁和泉石支离怀鹤叟为题,表达出对友人的羡慕与怀念;第四句以沤鹤相逢各启颜和长安念我太清孱为题
【解析】 此诗作于上巳日,是诗人在苏州时所作。 上阕:首句点明节令,“春阳布婜和”,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阳光普照大地。次句以“清游”概括全篇,写出了游春的兴致。后两句写自己游赏的情景,长歌当哭,畅怀高歌;王子猷乘兴而行,任情而动。 下阕:五、六句用典。“问字烛见跋”一句,出自王羲之《兰亭集序》,意思是说:晋人王羲之与群贤在兰亭聚会赋诗,在众贤中有人提笔写了个“兰”字
注释: 1. 或谓诸魏志是志盦与昌绶合作斯文未坠同调有人敢诩齐名庶几分谤再成四绝 - “或谓”:有人说 - “诸魏志”:指《三国志》的若干部分或版本 - “是志盦”:是志盦,可能是作者自谦的笔名或别称 - “与昌绶合作”:与张昌绶共同工作或合作 - “斯文未坠”:指文化传统未被破坏 - “同调”:志同道合的人或思想 - “有人敢诩齐名”:有人敢于声称地位相当或相似 - “庶分谤”
【注释】1. 魏志:指《三国志》。2. 同调:同一格调,意即风格相同。3. 有人敢诩齐名:有人说他与昌绶可以并列。4. 庶几分谤:也许能受到一点指责。5. 再成四绝:又作四首诗。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昌绶的赞美和鼓励之作,其内容大意为“我听说你们有《魏志》这部书,是您和昌绶合作写成的,文章的风格没有中断,和前人一样好,有人敢说你们可以并列,我很赞赏他们的话。但我认为你们还有欠缺
注释:或者有人说这是诸魏志,是志盦与昌绶合作的作品。斯文未坠,同调有人敢诩齐名,庶有几分谤再成四绝。 即今谁擅书丹手? 茹笔先求古法难。 能令当前迷色相,流传恶札到人间。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自问自答,自问自答的内容是关于书法的。诗的第一句“或谓诸魏志是志盦与昌绶合作”表明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作者在诗歌开头就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诸魏志是否是他的合作伙伴志盦与昌绶合作创作的。第二句“斯文未坠
注释:凭借木石,我的心肠千转百回;我把它当作秋夜谈心的场所。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借“大鹤”自况,抒发作者壮志难酬的愤懑之情。 首句“凭将木石肠千转”,是说诗人面对大鹤时,内心激动得如同木石一般,思绪万千,难以平静。这里的“凭将”是动词短语,表示“把……当作”;“木石”比喻自己的坚贞不屈;“肠千转”则是形容自己的内心活动十分激烈。整句的意思是:面对大鹤时,我的心境如同木石般坚定
【注释】 风调:指文才高超,气韵清新。琅邪:即琅琊台,在今山东临沂附近,为春秋时越王勾践所筑城,后成为名胜之地。迥绝尘:超然脱俗。连篇满箧:形容文章之多。清文:高雅的文采。手裁稿草亲藏去:亲自裁制稿草,收藏起来。百衲碑:指用许多不同颜色的丝织品拼凑成的碑文。 【赏析】 这是作者自题《四绝》诗的一首。“或谓诸魏志”以下四句,是这首诗的第一段,诗人在赞扬同道中人的成就的同时
【释义】 有人讲述南中的舆论,说洛阳近来出现了魏代元氏的志书,都是我们这些同辈人伪造的。忽然受到盛赞,惊喜之情更加强烈。我为此写了几句诗。 壮夫自擅雕虫技,老学真能辨鹤声。 市石察书皆不恶,居然纸贵洛阳城。 【注释】 ①元志:即《元和郡县志》,元结撰。②雕虫:指书法。③老学:老于学问。④鹤声:指鹤鸣的声音。⑤市石:指买碑。⑥纸贵:指因诗文而名贵传扬。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得到元志后写的小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