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凯
【注释】 扪:摸。恣:尽。大嚼:尽情地吃。沧海:大海。沧波:大海的波涛。瀛洲:传说中的仙山名,在东海中。王景略:王景略是南朝梁陈后主时的一位将军,曾率军征伐南陈,大破之。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一种能以海水为食的小虾,这种小虾善于跳跃,能在海上自由自在地生活,诗人用拟人的手法把它比作有“海客语”“瀛洲”的经历的王景略,表现了诗人对它的赞美。 前两句写小虾的活动。赤足扪来恣大嚼
战堞,将军才略不由人,百堵犹存战垒新。一自楼船下杨仆,遂教海岛缚卢循。 纵横短堞能藏甲,仓卒馀艎敢问津。八阵图遗三峡水,至今想见用兵神。 译文与注释: 1. 将军才略不由人,百堵犹存战垒新: - 译文:将军的才能和谋略不是人力所能比拟的,但古老的战壕依然存在,战争的新垒也依旧崭新。 - 注释:百堵犹存战垒新指的是古代战争留下的遗迹,即使时间流逝,这些遗迹依然屹立不倒,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注释】 龙虫:即蚯蚓。 脆且松:形容蚯蚓的肉质细嫩、酥脆。 中无肠胃两端同:意谓不论它是在地上还是在水中,都与人的肠胃不同。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以“龙”和“潜龙”来比喻蚯蚓。首句“朝餐不意进龙虫”,“进”是进入的意思,“龙虫”指蚯蚓。次句“入口居然脆且松”,写蚯蚓肉细嫩而酥脆,这两句诗通过描写蚯蚓的外貌特征和口感特点,生动地刻画了蚯蚓的形象。后两句“是植是潜都不辨,中无肠胃两端同”
滇池产的翡翠就像玉一般珍贵。第二句,合浦出产的珍珠像花朵一样堆积。第三句,为什么这里的文贝特别好,人们纷纷佩戴帽子,帽檐斜斜。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写云南的翡翠和合浦的珍珠,以及人们对它们的喜爱,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之情。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诗意,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诗句解析 1. 撑空一塔夜灯青,西屿峰头照杳冥。 - 撑空一塔夜灯青:描绘了一座孤立的塔在夜空中发出的微弱灯光。 - 西屿峰头照杳冥:西屿峰头的灯光照亮了周围的黑暗,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2. 欲使贾帆归淼淼,不同渔火散星星。 - 欲使贾帆归淼淼:这里用“贾帆”代指行船者,他们想要返回,但被茫茫的水雾(淼淼)所阻挡。 - 不同渔火散星星:与远处渔船上闪烁的灯火相比
注释: 海上的春天风光真是令人难以忍受,清明节谁能把柳条牵来? 那些饿得慌的鬼,竟然一起来到墓前扫墓,可我看不到它们在飞。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清明时节有感而作。诗中以“海”和“春光”为题,既表明了地点,又点明了季节,使诗歌有了明确的时间、空间背景。诗人面对眼前春光明媚的大好景象,心中却充满了哀伤之情,因为在这春意渐浓的季节里,自己却身陷狱中,不能与亲友团聚共度佳节。 首句“海上春光绝可怜”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老蚌的描述来表达人生的感悟。 老蚌无成老水滨:这句话的意思是,老蚌已经老了,它已经没有能力产珍珠了,只能在水边度过余生。这里的“无成”指的是老蚌已经无法再产出珍珠,而“无成”则表示它的失败和无能为力。 珍珠吐尽不堪珍: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一个事物已经达到了顶峰,那么它的价值就会变得微乎其微。就像老蚌已经吐出了所有的珍珠,那么再珍贵的珍珠也已经失去了意义。
有角无鳞俨若螭,云多阳气助生孳。 世人不惜千金价,冻死波中尚不知。 注释:有角无鳞的龙,很像传说中的蛟龙。云雾多,阳气盛,龙才能滋生繁衍。但世人却只看重它的价值,不关心它的生命。即使被冻死在波涛之中,也不会知道(这其实是比喻)。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龙的形象和特性。前两句用“有角无鳞”来比喻龙的形状和外貌;后两句则通过“云多阳气助生孳”来表现龙的生命力和繁殖力旺盛的特点。同时
【注释】 螺杯:用螺壳制成的杯子。 五色:指酒的颜色。 灿:明亮,鲜艳。 生花:形容色彩绚丽。 海外:指海外的人家。 磨:研磨,这里指制作。 故人:老友。 斟酒看:端起酒杯观看酒的颜色。 可否抵银槎:是否能抵挡住银河里的星星。银槎:指天河中的星槎。 【译文】 一只用螺壳做的五彩斑斓的酒杯诞生了,海外只有几家能够制作这样的酒杯。 我送给老友一杯美酒,让他端起来观看酒的颜色
注释:山海孕育了精灵,钟乳石千年,茯苓百岁。想寻找神仙问真假,澎湖何处有空青?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写山海孕育的精灵、钟乳石和茯苓,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神奇现象的赞美和敬畏之情。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出自己对于追求真理、辨别是非的思考,以及对于现实社会虚伪现象的批判。整首诗情感深沉,富有哲理,给人以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