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伊兰
【赏析】 《郊行即事》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组诗。此诗为其中的一首,共四句,首联写景,颔联叙事,颈联抒情,尾联总结全诗。 “郊外”一题之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明媚的春光和美丽的景色。东风轻拂,天气晴朗,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东风小试袷衣鲜”,东风微拂,天气晴暖,人们换上了春天的衣服,趁着这美好的天气去郊游。“袷衣”指夹衣,这里泛指春天的衣服。“结伴”指结伴而行,一起出游。“度陌阡”,度是过
【解析】 此诗写游灵隐寺所见景物,首联点出“飞来峰”,颔联写“梵刹庄严”,颈联写寺中夜景,尾联写寺外野景。全篇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译文:在飞来峰边寻觅几番,梵宇高耸倚着夕阳暮色。 寺院中幡影轻摇三殿月影,炉烟袅袅半山云雾。 丹崖下桂子纷纷坠落无迹,碧洞里猿声杳杳听不见。 遍地野花烂漫地开放,我闲坐聊拟破掉苔藓。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在游览杭州灵隐寺时所写。首联先点明地点和时间
诗句: 1. 绣阁延芳梦未阑,吹将玉笛数声残。 注释:绣阁中香气缭绕,美梦尚未醒来,玉笛声悠扬,仿佛还在耳边回荡。 2. 虾帘卷雨芭蕉暗,蛤粉黏墙薜荔寒。 注释:雨打虾帘,芭蕉被雨水打湿,显得昏暗;蛤粉沾附在墙上,薜荔植物也显得寒冷。 3. 迤逦光阴闲展卷,寂寥心事倦凭阑。 注释:悠闲地展开书本,心中却充满了寂寞和疲惫。 4. 碧桃枝上馀春在,小勒红英几朵看。 注释
诗句释义与译文: "忆祖姑母" - 注释: 回忆祖先的姑母。 - 译文: 回想我的祖先中的姑母。 "严亲幼稚赖提携" - 注释: 指对年幼时需要照顾的人(如孩子)的帮助和指导。 - 译文: 我的年轻时期曾依赖过姑母的扶持。 "两代深情一脉遗" - 注释: 两代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延续了下来。 - 译文: 从我祖父到我,两代人之间的情感传承至今。 "骨肉已归三尺土" - 注释:
春日侍家慈天竺礼佛 何年梵刹倚丹霄,拂座幡幢影乱飘。 挟到天风喧佛呗,聚将香市杂尘嚣。 山沈磬响清逾远,云冱炉烟冷不销。 我欲题诗参震旦,松篁戛韵类笙箫。 注释: 1. 何年梵刹倚丹霄:何时的寺庙依傍在红色的天幕上。梵刹,佛教用语,指寺院或佛塔。 2. 拂座幡幢影乱飘:拂动着座位上的幡幢,其影子在空中四处飘扬。 3. 挟到天风喧佛呗:伴随着天上的风声,佛寺里响起了诵经的声音。 4.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秋夜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秋天的美景。下面对这首诗逐句进行解释: 1. “耽寂”:耽,沉浸、专注的意思;寂,静谧。耽寂意为沉浸于寂静之中,享受自然的美好。 2. “拟耽寂静养天和”:拟,模仿、仿效之意;天和,和谐的自然景象。此句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沉浸在寂静之中来调养身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3. “偏有芸编费揣摩”:芸编,泛指各种书籍或学问;揣摩,深入思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寄贾岛》。 我们来解析诗句。 山中宰相任游嬉,兵困襄樊已失机。 半壁笙歌荒蟀闹,华堂镫火暮萤飞。 藏春有坞书空积,输币无灵计总非。 凄绝木棉庵里月,幽魂千里未能归。 接下来是译文: 在山中担任宰相的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游玩。 当敌军被困在襄樊时,形势已经变得十分不利。 山半的笙歌声声,却掩盖不了蟋蟀的叫声; 华美的厅堂里灯火通明,却映不出萤火虫的影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甲申除夕》中的部分。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第一句:“啸歌回首迹都陈,又见风光转绿蘋。” 注释:诗人在回顾过去,他的足迹已经遍布了很多地方。当他回头望去时,他又见到了那熟悉的风景,那是一片绿色的蘋。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他希望再次看到那熟悉的风土人情,也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像那绿色的蘋一样充满生机。 第二句:“弱婢营盘供饯岁
诗句逐句释义 1. 侍家慈登吴山:这是描述诗人陪同家人登上吴地的山。"侍家慈"指的是陪伴家人,“登吴山”则表明他们正在攀登吴地的名山。 2. 十万楼台指顾间:这里的“十万楼台”可能指代吴地众多壮丽的建筑和景观。“指顾”意味着在一眨眼之间就看到了这些建筑。 3. 凭高最足豁心颜:这句话表达的是站在高处可以让人心情开阔,心情愉悦。“凭高”是依靠高处,“豁心颜”是开阔心胸。 4.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亡母的七绝诗。全诗四句,以松、墓、梦、情为主线,构思缜密,语言平实而感情真挚,是诗人在母亲逝世后所作,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情怀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俗。 “清明”二句,写清明时节祭扫母亲墓的情景。清明节是传统的纪念先人的日子,此时人们纷纷去墓地扫墓,祭祀亡灵。诗人携弱弟一起前往墓地,看到坟墓,不禁泪满衣襟。这两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