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廷华
我们来逐句解析这首诗: 1. 香厨有饭煮青精,石室擎杯出红碯。 - 香厨:指的是用香料烹饪的食物,通常在厨房中制作。 - 青精:是一种草本植物,常用于烹饪。 - 石室:可能是形容某种容器或者地点。 - 擎杯:拿着杯子。 - 红碯(zhu):一种红色的矿石或宝石。 - 这句诗的意思是:在厨房里用香料烹制着青精,在石头的房间里拿着杯子取出了红色的宝石。 2. 山既超乎有远思,花亦超然出尘表。 -
羲皇以后几岁月,史书纪载皆陈迹。 羲皇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他之后的历史记载都成了往事。 读书尚友多古人,胡为独取陶彭泽。 我们读书时应当以古人为榜样,但为何偏偏选择了陶渊明? 况无武陵桃花源,又无五柳先生宅。 陶渊明虽然有武陵人隐居桃花源的传说,但他没有五柳先生那样的家世背景。 人物都无晋代风,题名何用陶为额。 陶渊明的人物形象和晋代文人不同,他的题名并不需要模仿古人的风格。 我闻此语悠然思
咏超山梅花步周辨西先生原韵 嗟余双鬓玄者缟,平生爱梅春起早。 常愁花落春光老,明月梅花恒比皎。 超山卅里皆种梅,游春客至恣探讨。 香海楼前宋梅一,孤芳独抱花尤好。 笑余植梅千百株,憾乏良缘睹夭姣。 自惭俗骨难问津,未参色相增春恼。 濂溪客岁过唐栖,曾至山亭蹑鸟道。 晤时手赠梅花诗,一纸殷勤为介绍。 果然天意眷斯梅,仿佛立孤为存赵。 七百馀岁盘孤根,苍崖碧瓛如环抱。 虬枝铁干粗轮囷,攫拿姿势尤奇矫
【解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在送别之时赠给友人“喜雨”二字,意指希望朋友在仕途上一帆风顺。“明朝”是“明天”的简称;“入”“买”是动词;“鱼虾”是水生动物;“役”,即劳顿、劳累。 【答案】 译文:明日到集市去买鱼虾,真是快哉无负此行役。注释:陶社: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后辞官归隐,号“五柳先生”。 赏析:全诗语言通俗流畅,意境优美。首句“喜”字点明了送别的主题
【解析】 这是一首七绝。首句点题,说明这首诗是写给三先生的,而“叠韵和祝味”则是诗人的自称。中间两句,诗人以谦卑自居,表明自己甘愿为三先生效力。“赖公提倡斯社成”,指诗人因赖先生的支持,才促成了“叠韵”与“祝味”两个诗社的形成。“不才甘作群贤役”,说自己虽无才能,但愿意做三先生等人的助手,为他们的诗社服务。此诗表现了诗人对诗坛前辈的尊重,也表达了他愿意为诗歌事业尽职尽力的思想。全诗语言平实自然
译文: 笔花绽放如春之月,满纸云烟尽显才情。 韩潮苏海兼备才情,此等人才难以觅寻。 造化生才却忌才过盛,世间隐士竟有如此高人。 驰骋名场数十载,恰逢六十花甲之年增额。 我公早年即负盛名,求学之路艰难困苦。 鏖战不辍寒暑无阻,虽困厄仍无损家清白。 交游当世尽是文豪,意气风发肝胆皆赤。 肉眼不识瑰异之材,刘蕡未展青云之志。 退休归林抱皋比,楚材晋用尊前席。 兰陵士女多才名,成材皆感贤师力。
【注释】 丙寅:指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清和月:农历八月。宾鸿:指来客。芙蓉江:在今安徽芜湖市东南。萃群英:集聚英才。薜荔园:在今浙江绍兴。联床夜话:指共坐夜谈。濂溪宅:朱熹居所,在江西婺源县。暨阳:今浙江绍兴。淞阳:今江苏苏州。陶社:宋代文学社团。鸣社:指鸣社诗社。钟瑰奇:指钟嵘《诗品》。汝南:郡名,今河南汝南。主盟坛坫:主持文坛。折冲:制胜对方。酩酊:酒醉。酡颜赤:脸红
半淞园端阳竞渡歌用陶社成立词韵 画船箫鼓秦淮月,渡头桃叶寻芳迹。 西湖一棹听笙歌,夕阳烟景穷山泽。 惠麓迤逦逢鼋渚,仿佛浮家与泛宅。 吾侪行乐当及时,兴之所至手加额。 沪滨近辟半淞园,与余所述相什伯。 往来裙屐皆风流,迷离黛绿与粉白。 陶情爱赴云水乡,最好晴波晚霞赤。 端午年年吊屈魂,龙舟灿若鸾翔翮。 竞渡轻桡鼓浪飞,锦标夺得辉生席。 浣沙西子若穿波,画眉仙姝齐着力。 五月五日非春宵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高启所作的《叠韵和祝味三先生》。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丙寅之岁孟春月,小园宴集忘形迹。 丙寅年(明朝)的正月,小园里举行宴会,大家畅谈无拘,忘却了身份地位。 我公江上老文豪,后至为余增色泽。 您(指祝味三先生)是长江边上的老文豪,您的出现给我增添了不少色彩。 昔者此地多隐沦,竹林先有高人宅。 以前这个地方有很多隐居的人,竹子林中曾有高人居住。 后来宅废邱墓存
我们来分析题目中给出的信息: 诗句解读 1. 西畴南亩日操劳:“西畴南亩”指的是农田,即西边的田地和南边的田地。“日操劳”意为每天辛勤劳作。整句诗描述了农夫在田间辛勤劳作的场景。 2. 繄维君子甘于役:“繄维”是“唯有”的意思,“君子”是对人的尊称,这里特指那些乐于承担劳役的人。“甘于役”表示这些人乐于接受劳役工作,不抱怨。 结合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这首诗描述了一个勤劳的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