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鼎臣
九月晦日陪寿阳祁相国张诗舲少宰何青士侍御于慈仁寺饯秋主人为叶润臣阁读孔绣山舍人分韵得细字 译文:九月初十日,我陪同寿阳的宰相张诗舲、少宰何青士在慈仁寺为秋天的主人饯行。主人是叶润臣,他当时正在书院读书,所以我为他写诗。 履綦行有声,落叶满轩砌。 释义:穿着木屐走路的声音很响亮,满地都是落在地上的树叶。 西山对小阁,正露仙人髻。 释义:西山对着一座小阁楼,正好露出仙人的发髻。 人情秋多悲
【注释】 南浦:水边,指送别的地点。 一晌(shǎng):一会儿。 紫鞭停处:指柳树。因紫色的马鞭是古代官家仪仗之物,故以之代指柳树。 镇低迷:一直低垂着。 【赏析】 《解佩令·柳》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一首词。全词上片写别时情状,下片写别后相思。全词情感真挚,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意境优美。 此词上片写柳与别离之情的关系。“春波南浦”,点出离别之地,即送别之地;“轻尘亭坞”
重安江 楚水壑洞庭,湘沅势争大。 沅江莽西流,穷源奖州界。 西望见凤山,突兀万古砦。 兽蹄鸟迹间,混混凿一派。 澹瀩凝不流,绝壁照石黛。 繁星丽金沙,驳荦得文贝。 根蟠水府深,岸陀断峡隘。 长年色惨沮,板坼百舟坏。 射工掠浮影,暗伏虺与虿。 日月避其幽,昼夜云雨晦。 中流夐回首,艰远念行迈。 浩荡越乡心,崎岖五溪外。 注释: 1. 重安江:指长江在湖南境内的一段,即从岳阳至常德这一段。 2.
平湖滟潋寒光,浸十里长堤,晶莹如许。藕花香满,三更画舫,一枝柔橹。柳汀芦溆外,暗照见、鸳鸯双宿处。但怪得,隐隐歌声,渐入段家桥路。 注释:平湖的波光在寒冷的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澈明亮,湖水映照着十里长堤,晶莹剔透。荷花的香气弥漫整个池塘,三更时分,一艘画船在湖面上缓缓行驶。画船上有一支柔软的橹桨,摇曳着前行。柳树林中的小路上,隐约可以看到一对鸳鸯正在双宿双飞。 罗裳乍倚西风,便忘了湖中,一天秋露
【注释】 杏花天 · 清明:词牌名。禁烟时节:指清明时节,即清明节。 又一点分来宫炬:又添上一点烛光在皇宫中。 冶春心事低迷处:冶,美好的意思。冶春,即美好的春天。 豆蔻梢头风雨:用杜甫《绝句漫兴》中的“豆蔻梢头春色浅,画堂人静雨纤纤”之意。 渐移了暖红帘幕:渐渐移开了那红色的帘幕。 又闲了踏青箫鼓:又放下了踏青的箫鼓。 莺莺燕燕都来诉:燕子、黄莺等鸟也都来诉说着什么。 无计将伊分付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文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看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就要求考生要逐句翻译,然后分析每句的意思,最后写出自己的赏析。 本诗是一首五言诗,作者通过描绘山间景色,抒发了诗人的所见所感。 首句交代了地点——沅水西岸。 第二句写在山中行走的体会:“夷旷意稍适”。 第三四句写山中景色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的景象和诗人的心境。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相见坡,一峰面朝景,一峰西颓。岧亭中峰隔,屈曲经回溪。东峰西峰人对立,前骑后骑行相及。俯循仄磴出山坳,去马已从云际入。却登中峰顶,还顾后来人。人声嘈嘈对山语,如蚁百转随车轮。车旋无停时,马驶不可止。我行悬绠上云梯,前骑威夷幽壑底。上岭复下岭,出山还入山。东西两界三十里,向背只在庭除间。人生有离合,动若参商乖。咫尺阻万里,何况山崔嵬
注释: 红岩望晓云——红岩:红色的岩石。望:远望,遥望。晓云:晨间的云雾。 云气薄太虚,弥漫晓无边——云气薄:云气稀疏。太虚:天空。弥漫:充满。晓无边:早晨的云雾无边无际。 不见红岩顶,安知冈与峦——不知道红岩山顶,怎么知道山丘山峦?安:怎么。知:知道。冈:山脊。峦:山峰。 氤氲自相荡,欲断势复连——氤氲:云雾缭绕。相荡:相互交错。欲断:似乎要断。势复连:又相互连接。 仿像峨眉峰
【注释】: 江行晚望:在江边行走的时候,远望。江行:在江河上行走。 萋萋:形容草木繁茂。楚客:指作者自己。 朔吹浪高荆渚北:北方的风声和浪涛的声音。朔风吹动江水,浪花拍打着江岸。 乡心日落洞庭西:故乡在湖南洞庭湖之西,所以诗人说“乡心日落洞庭西”。 独木哀猿叫:只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猿猴,它孤独地叫个不停。孤猿:只有一只猿。哀:悲凉。 平芜去鸟低:“平芜”是平原上的草。“去鸟”是飞鸟
牟珠洞 耆阇拂天表,祇洹开地灵。 谁移珠林树,来凿白石扃。 穹隆耸一柱,斜入无光青。 庄严两宝塔,七级捎奔星。 迦相枝倒垂,樛流延上荣。 旁有紫竹林,迸露赤玉瑛。 裶裶五彩幡,累累九子铃。 应贞袒右臂,龙女立媌娙。 天乳五百道,放出琉璃瓶。 味如醍醐甘,色如羊脂凝。 老僧敬导客,我倦脚欲停。 就此煮茯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