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月
以下是对屈大均的《西湖月·六月十六夕惠州王太守邀泛西湖之作·二首·其一》这首诗的逐句翻译、赏析以及关键词解释: 1. 逐句翻译: - 炎天向夕偏凉,爱皓月仍圆,流光如笑。 - 在炎热的天气里,当太阳落山时反而感到凉爽,我仍然喜爱那明亮的月光,仿佛它带着笑容。 - 画船轻漾,蛮童缓按,十番儿小。 - 画船轻轻摇晃,当地的少年缓慢地弹奏着乐器,演奏得非常优美。 - 使君频有赋,尽曲水、风流吟共啸。
【注释】:西湖月 六月十六夕惠州王太守邀泛西湖之作 其二 二首 纤云蹙损金波,卷一片秋光,全归明镜。 数声归笛,栖禽欲起,乱翻林影。 弄珠人有约,待七夕、浮灯穿菜荇。 便万朵、分与渔舟,看取逐流谁定。 知他几处西湖,有此地才华,主宾相称。 右军颜好,凝脂点漆,白头交映。 文心吾亦似,觉老去、雕龙今不竞。 愿良会、岁岁欢娱,饱闻高咏。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诗人以“西湖月”为题
西湖月明慈圣李太后赐画九莲观音像在灵隐寺借秋阁 悤恖梦了华胥,早鹫岭窗前,贮将图画。 翠璎长带,铢衣细叠,冷绡光砑。 岩居瞻瑞相,展一帧、松风尘外挂。 任水际、苦入秋心,依旧九莲开也。 署年仿佛神宗,说侍养深宫,白头闲话。 月轮圆里,山河小影,似惊飘瓦。 兴亡多少事,便指与、枯禅应泪洒。 已零落,阿监当时,奉香黄帕。 【译文】 在杭州灵隐寺的借秋阁,我有幸观赏到李太后所赐予的观音像
西湖月·园居寂处 碧帘不卷疏风,乍谢了棠梨,坠娇千点。 雁弦懒诉,春襟浣酒,那时香艳。 斜阳苏柳梦,荡浅浅、横波青在眼。 总过却、闷里闲中,领略薄寒轻暖。 注释: - 碧帘:绿色的帘子,指园林中的绿色植物。 - 疏风:轻轻的风。 - 乍谢了棠梨,坠娇千点:忽然间,海棠花落满了一地(“棠梨花”即海棠花)。 译文: 绿色的帘子没有卷起,轻柔的风吹拂着,忽然间
【注释】 ①西湖:指杭州西湖。 ②耕客:种地的农夫。 ③黄蓬瓮:酒坛子,泛指酒器。 ④商调:商曲的调子,古乐调之一。 ⑤“寄远”句:意思是我思念远在湖中的爱人。 ⑥索予同:请予同按律吕,即请求我根据律吕(古代音谱)来填词。 ⑦音乖未能倚声歌也:因为音律不合,不能依着声音去演唱。 ⑧消魂:形容人因思念而心神不安。 ⑨忍还忆:怎忍心去回忆。 ⑩暮岚春涨:傍晚的烟岚与春天上涨的水汽交相辉映。
【解析】 题干要求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内容的理解的题目,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全诗,从诗歌的内容、结构等各方面展开分析,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即可。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瑶阶怅望多时”,“问昨夜、独立瑶池”。 【答案】 译文:在月色中独自伫立在瑶水池边,看那娇美的荷花,可曾记得昨夜我站在池边的情景吗
西湖月 不知垂柳垂杨,恁著个词仙,都殊尘境。画堤金缕,东风绿遍,夕阳初暝。桃源人世在,但目断、湖湘烽火警。笑栗里、归去来迟,误了几时清兴。 南湖旧号鸳鸯,问可似西湖,六桥烟冷。秀州城郭,旗亭酒壁,万丝春影。红船三板小,看荡入、微波鸥梦醒。待他日、桐笠寻君,劈笺烹茗。 注释: 1. 垂柳垂杨:指西湖边垂柳和垂杨,都是形容西湖美景的植物。 2. 恁著个词仙:你就像一位词仙人一样,能够写出美妙的词句。
西湖月 · 题陈琴斋月舲双泛图有序珠帘影挂银河,看万顷秋波,照成冰雪。嫩凉乍引,钗纹露洗,鬓丝烟织。青山空翠远,认镜里、眉痕新画出。试听取、三尺琼箫,定有凤凰飞集。 勾留十载西湖,正独自疏狂,雾鬟轻别。玉尊同泛,香弦偶语,让君高逸。芙蓉都睡了,笑薄梦、游仙人未识。但瞒过、几叶渔舟,更谁知得。 注释: 珠帘影挂银河——形容月光下的湖面如同银河一般明亮。 看万顷秋波,照成冰雪——形容湖水清澈见底
【注释】 素云:指白色云彩。冰盘:比喻清澈的湖面,如玉盘。镜奁:指镜子。初拭:刚擦过。露横夭,天杳:天高气清、月白星淡的夜空。“夭”通“霄”,即天空。数峰烟积:几处山峰笼罩在烟雾中。芙蕖香自远:形容荷花的香味很远都能闻到。衬里外、红桥秋四壁:四周都是红色的桥,秋天的景色。待鼓棹、停入西村,摇碎半湖残白:等船儿停下后,进入西村,让湖面上残留的月光碎成一片片。 【译文】 洁白的云朵托着像水晶般的湖水
平湖滟潋寒光,浸十里长堤,晶莹如许。藕花香满,三更画舫,一枝柔橹。柳汀芦溆外,暗照见、鸳鸯双宿处。但怪得,隐隐歌声,渐入段家桥路。 注释:平湖的波光在寒冷的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澈明亮,湖水映照着十里长堤,晶莹剔透。荷花的香气弥漫整个池塘,三更时分,一艘画船在湖面上缓缓行驶。画船上有一支柔软的橹桨,摇曳着前行。柳树林中的小路上,隐约可以看到一对鸳鸯正在双宿双飞。 罗裳乍倚西风,便忘了湖中,一天秋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