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云捧出冰盘,照十顷琉璃,镜奁初拭。露横天杳,星随树迥,数峰烟积。芙蕖香自远,衬里外、红桥秋四壁。待鼓棹、停入西村,摇碎半湖残白。
回思载酒鸣榔,趁七月新凉,霁痕沈碧。旧游如昨,流光易改,去年今夕。怀人清梦杳,和一曲、琼箫谁听得。正花底、三两鸳鸯,睡醒无力。

【注释】

素云:指白色云彩。冰盘:比喻清澈的湖面,如玉盘。镜奁:指镜子。初拭:刚擦过。露横夭,天杳:天高气清、月白星淡的夜空。“夭”通“霄”,即天空。数峰烟积:几处山峰笼罩在烟雾中。芙蕖香自远:形容荷花的香味很远都能闻到。衬里外、红桥秋四壁:四周都是红色的桥,秋天的景色。待鼓棹、停入西村,摇碎半湖残白:等船儿停下后,进入西村,让湖面上残留的月光碎成一片片。

【译文】

洁白的云朵托着像水晶般的湖水,映出十顷琉璃似的湖面,像新洗过的镜匣。月光皎洁,洒满天际和树梢,几座山峰笼罩在云雾之中。荷花的清香从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衬托出里外、红桥秋色的美丽。等到船儿停下后,进入西村,让湖面上残留的月光碎成一片片。

回想着去年七月里乘船游览西湖,趁着清凉的天气,湖上的雾气还没散去,远处树林里的树影随着微风飘动,湖中的游鱼也跃出水面。旧时的游玩之地依旧,时光易逝,去年今晚的情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怀想的人啊,他的清梦已随我而去,再也听不到那悠扬的《琼箫》。正当花下有鸳鸯在嬉戏,醒来时发现它们已经无力地睡着了。

【赏析】

这是一首咏西湖月夜的词,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全词上片写景,写月色、夜色;下片则转入抒情,由写景转入怀人,抒发了作者对往昔西湖美景及友人的怀念之情。

词开首三句描写月夜湖面的景色:天上的月色十分皎洁,洁白的云朵托着像水晶般的湖水,映出十顷琉璃似的湖面,像新洗过的镜匣。月光下,天边和树梢之间,几座山峰笼罩在云雾之中。“霜”字用得极好,不但点明时间是在冬天,而且暗示出寒意袭人的感觉。紧接着两句写湖上荷香:荷花的清香从很远的地方都能闻到,衬托出里外、红桥秋色的美丽。“芙蕖(fuqú)”即荷花,古人常将荷花比作君子。“香自远”是说这股花香不是来自近处的池塘,而是从远处传来的。“衬里外”、“红桥秋四壁”是写湖面景色。“红桥”指杭州西湖上有名的断桥。南宋诗人陆游曾在《断桥》诗中写道:“宝鞍飞跨画桥东,斗草归来酒力浓。红日欲沈春水碧,行人争渡断桥空。”这里的“红桥”就是指断桥。“四壁”即桥两边。这句的意思是:四周都是红色的桥,秋天的景象格外美丽。“待鼓棹、停入西村,摇碎半湖残月”一句,是作者想象自己泊舟湖上,停船西村,让湖面上残留的月光碎成一片片。这里既写出西湖的夜景之美,又表现出作者的豪情逸兴。接着两句,作者回忆去年七月里乘船游览西湖,趁着凉快的天气,湖上的雾气还未散去,远处树林里的树影也随着微风飘动,湖中的游鱼也跃出水面。“霁痕”指雨过天晴后的余晖。“流光易改”指光阴迅速流逝。“去年今夕”意思是说:去年这个时候也是在这西湖畔,和朋友们一同泛舟赏月。这两句既是对前文的回忆,又是对当时环境的描绘,同时更烘托出作者的豪放性格与不羁情怀。

下片转入抒情,由写景转入怀人。“怀人清梦杳”,意思是说:怀念友人的梦境已随我而去,再也听不到那悠扬的《琼箫》。这句是说自己梦中见到了自己的朋友,却再也听不到那美妙的《琼箫》,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之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正花底、三两鸳鸯睡”两句则是写眼前所见的景色:正当他们玩得高兴的时候,一只只鸳鸯在花下游弋嬉戏。“花底”是花朵中间的意思。“睡醒无力”是说他们玩累了,都睡着了。这一句既是对前面两句的补充,又是对前面两句的回应,表现了作者与友人间亲密无间的关系。

此词以咏月为主,兼寓情思,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富有音乐美,是一首成功的词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