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阶怅望多时,见月上林梢,绣帘轻护。是谁又遣,琼花来自,玉塘深处。胆瓶重拂拭,奈前度、仙云留不住。问昨夜、独立瑶池,可有别情离绪。
小园弱柳萧疏,弄万种柔情,共人凝伫。渐秋深也,袖寒娇褪,翠消红误。西风吹不断,怕艳魄、凋零和恨去。剩白石、惜到红衣,冷吟秀句。
【解析】
题干要求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并赏析。这是一道考核诗歌内容的理解的题目,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全诗,从诗歌的内容、结构等各方面展开分析,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即可。理解性默写的题目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注意提示语中的“瑶阶怅望多时”,“问昨夜、独立瑶池”。
【答案】
译文:在月色中独自伫立在瑶水池边,看那娇美的荷花,可曾记得昨夜我站在池边的情景吗?小园里柔弱的柳树萧疏地摇曳,万种柔情让人凝伫。渐渐入秋了,袖也感到冷了,翠绿也消退了。西风吹不断,怕花魂凋零而离去。只留下白石山,珍惜着红衣,冷吟秀句。
赏析:
首句以“十八夜”领起,交代了时间。“陶谷又赠荷花”,点明了赠送的对象。次句写自己伫立在月色下的亭子中怅望。“谁”,指代陶谷。“见”“谁遣”“琼花”三词,写出了送花人的身份和动作。第三句“胆瓶重拂拭”,是说把花瓶擦拭干净,因为上回的花被仙云留在了上面。四句写花的情态。下句“奈前度”与“留不住”相照应,突出了送花人的情感。五、六两句写花的情态,用“弄万种柔情”,“共人凝伫”,描绘了花儿的情态,表现了花儿与人之间的深情厚谊。“渐秋深也”,点出季节的变化。“袖寒娇褪”,“翠消红误”,写人因天气变化而感到不适。最后一句写自己的感慨,由物及人。“剩白石、惜到红衣”,意思是说这朵花虽然美丽可爱,但终将枯萎凋零,只有白石山才值得怜惜。“冷吟秀句”,即吟咏秀句。整首诗以景托情,抒发了诗人对花与人之间深情厚谊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