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一点娇红剩,芳菲谩随尘土。见说洛阳花,早帘前飞去。婵娟无处所。问桃叶、而今谁赋。极目天涯,弄珠人老,韶光轻度。
日暮倚阑干,莺声乱、匆匆问春归路。弱柳万千条,系春痕不住。幽怀传尺素。料此际、湘云难驻。自沉吟、翠黛双娥,倩晓风调护。

【注释】:

绿阴 —— 指树荫。

蔷薇一点娇红剩 —— 残存的蔷薇花只剩下一点娇嫩的红色。

芳菲 —— 指花草的芳香。

婵娟 —— 美好貌。这里指美人。

桃叶 —— 南朝梁代诗人江总曾作《桃叶歌》;后用为女子的代称。

弄珠人 —— 指织女星。

韶光 —— 美好的时光。

湘云难驻 —— 湘云,即湘妃。相传舜南巡而死,二妃闻之,泪下如湘水,滴入竹成斑,后人遂以湘妃泪滴湘水为湘水之名。

【赏析】:

《满江红·重午》是南宋词人张元干的一首咏物词。上阕写洛阳花早飞而去,抒发对国家沦丧、故土被侵占的悲痛之情。下阕写自己对时局的担忧与不安,以及对自己前途的忧虑。全词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时的爱国情怀。

“徵招绿阴”三句,点明题意,起句“征招”二字,既见落日余晖,又含夕阳西下之意。而绿阴,也正暗示着暮色苍茫之感。此词开篇便有“征招绿阴”四字,其意味自在其中,可谓妙手天成。“蔷薇一点娇红剩”,此句承上句而来。蔷薇花,在古代诗词中,多用来象征爱情。“一点娇红剩”,即表示了花虽已败,但尚有余香,这余香,即是爱情的象征。而花败犹香,则又是作者对洛阳花的赞美。“芳菲谩随尘土。”芳菲,即花草。尘土,是说它们被风吹散了,飘向了大地,不再为人所赏。“芳菲”二字,既是对洛阳花的赞美,也是对作者自身遭遇的感叹。“见说”,是听说的意思。“洛阳花”三句,即由“蔷薇一点娇红剩”一句生发而出,言听人说洛阳的牡丹花早已开放了,可我却没有机会见到它盛开的情景。

“见说洛阳花”以下六句,都是描写牡丹花的盛开。“婵娟无处所”,是说那美丽的花儿,虽然美丽,却无处可栖身。“问桃叶,而今谁赋?”这句的意思是说我现在想问的是,现在的桃花源里还有人能写出这样的诗吗?“婵娟”和“桃叶”都是美女的名字。“今何人赋?”意思是说现在还有谁能写出像屈原那样美丽的诗呢?

接下来五句都是写作者的孤独和无助。“极目天涯”,是说作者放眼遥望远方,可他看到的只有一片茫茫的天涯海角。“弄珠人老,韶光轻度。”弄珠人是说采珠的人老了,韶光是指美好的时光。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采珠人已经老了,美好的时光也已经过去。“自沉吟,翠黛双娥,倩晓风调护。”这是作者在独自沉思,他希望有个人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难题。“翠黛双娥”是指美丽的女子,而“倩晓风调护”则是说希望这个女子能够帮他解决这个难题。

这首词通过描绘一幅春光明媚的画面,表达了词人对祖国命运的关注和担忧。同时,通过对洛阳花的赞美和对桃花源的向往,也反映了词人的浪漫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此外,词中的意象丰富多样,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既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有对历史典故的运用。这些特点使得这首词成为了宋代咏物词中的佳作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