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舟沅水西,夷旷意稍适。乔林带清波,路引修绠直。
中田稻孙长,秀色映阡陌。山石如丹砂,返照正东射。
前峰忽不见,漠漠天一色。云从山外来,飞雨势甚逆。
松篁引幽佩,商籁动林隙。晚投孤馆中,云散山已夕,东西田水鸣,细草悲促织。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文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看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就要求考生要逐句翻译,然后分析每句的意思,最后写出自己的赏析。
本诗是一首五言诗,作者通过描绘山间景色,抒发了诗人的所见所感。
首句交代了地点——沅水西岸。
第二句写在山中行走的体会:“夷旷意稍适”。
第三四句写山中景色。“中田稻孙长”,指稻田中的稻子长得很高;“秀色映阡陌”,指稻田的美景映照到田间的小路上。
五六句写山石景色。“山石如丹砂”,指山上的石头像红色宝石一样;“返照正东射”,指夕阳的余晖从东方照射下来。七八句写云的变化。“前峰忽不见,漠漠天一色”,指前面山峰已经看不见了,天空一片茫茫。
九、十句写天气变化。“云从山外来,飞雨势甚逆”,指乌云从山下涌来,大雨来得非常突然、迅猛。
十一、十二句写松篁和林隙中的商声。“松篁引幽佩”,指松树竹子吸引着诗人的思绪;“商籁动林隙”,指山林间的风声好像商人的声音。
十三句写傍晚的景色。“晚投孤馆中”,指诗人晚上来到孤独的客舍;“云散山已夕”,指云彩散开,天色已晚。
十四、十五句写夜幕降临时的景象。“东西田水鸣,细草悲促织”,指田地里的河水在流淌,小草在低声哭泣,好像有昆虫在不停地叫唤。
【答案】
渡舟沅水西,夷旷意稍适。乔林带清波,路引修绠直。中田稻孙长,秀色映阡陌。山石如丹砂,返照正东射。前峰忽不见,漠漠天一色。云从山外来,飞雨势甚逆。松篁引幽佩,商籁动林隙。晚投孤馆中,云散山已夕,东西田水鸣,细草悲促织。
译文:
我渡过沅水向西行舟,心情开朗,感觉稍稍舒适些。乔木竹林环绕清波荡漾的小路直向前延伸。田野里稻子高高地生长着,稻田的景色美丽动人。山中岩石如同红色的宝玉,落日的余晖正好从东方射出。前面的山峰忽然不见了,天空一片茫茫无际。乌云从山下涌来,大雨来得非常迅速。松树竹丛引来诗人的思绪,树林中的鸟叫声好像在诉说。晚上投宿在孤独的客舍,云彩散去天空已经暗了下来,东边的田地里传来水声。小草低声呜咽,好像在为虫子们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