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鼎臣
【注释】 锦帆:指彩绘的船。十幅:形容船帆众多。牙樯:桅杆上挂有装饰品的桅杆。骊宫:即骊山宫殿,泛指帝王所居之处。水阁:水上的亭子或楼台。华灯:华美的灯饰。银甲:银质的琵琶。弹筝:用筝弹奏音乐。金鱼:一种会游动的观赏鱼。贳酒:购买酒。娉婷:女子体态柔美。无端:无缘无故,突然。触忤:触犯。骑羊:指神仙乘仙鹤。碧汉:指天上银河。无情:冷酷无情。翠羽:指仙女的羽衣。素馨:白色茉莉花,也作“素馨草”
【注释】 1、探春慢:词牌名,《探春慢·春烟》是该词牌的一个作品。 2、夹水楼台:指夹河的楼台。 3、峭寒城郭:寒冷的城市。 4、平林浅蘸如画:平展的树林在轻雾中显得像一幅画。 5、腻住垂杨无赖:形容杨柳被微雨打湿后显得娇柔可爱的样子。 6、微雨空蒙里:细雨迷蒙之中。 7、便忘了:便忘记了。 8、卷一桁碧波:形容湖水碧绿,波光粼粼。 9、银蒜高挂:形容湖面上的浮冰像银蒜一样高耸。 10、雁趁疏钟
湘月梅花 素琴膝上,悄偎人寒玉,疏影帘际。渐近春宵三九后,月色便多欢喜。绿萼分携,蜡书不到,梦里江南水。绮窗微雪,不知此日开未。 孤负湖上青山,疏枝冷蕊,正东风初试。鹤病新苏,可耐得、冻石清泉滋味。词笔粗疏,笛家哀怨,心绪都难寄。无人林下,一双翠羽飞起。 注释: 1. 湘月:即中秋的月亮,因八月十五日时,在湖南有“湘月”之别称,故此诗题目中也用“湘月”来指代中秋的月亮。 2. 梅花:这里指冬梅
【注释】 明月扬州路:扬州在今江苏扬州,这里代指江南地区。玉箫低咽:指吹奏的箫声。伤心金缕:指箫声悲切动人。司李:官名,司礼部尚书。风流销沉后:指官场上失意。一片竹西烟雨:形容江南的景色。又瑟瑟、江天迟暮:指秋日的景致。绣陌:指京城洛阳。弓腰:指身姿消瘦貌。淰淰:形容波涛汹涌。寒潮:指严霜。角声苦:指笛声哀婉。 长堤曾系龙舻处:长堤,即长堤春柳,位于扬州北湖。龙舻,指船。数前游
【注释】 ①湘妃:传说舜帝南巡时死于苍梧之野,二妃追至洞庭湖而死,遂溺死于此,后人作《湘妃曲》以祭奠之。此指代潇湘之水。②神蛟:神话中的蛟龙。③锦荐:华美的席子。④“春弦”四句:写弹琴的情状。柔荑,嫩草,比喻初学弹琴者。金雁差池,形容琴声错落有致。⑤清商:即《清商曲》,古代一种乐府歌曲的名称。⑥款款:缓慢的样子。 【译文】 松月映照下的潮声和蕙烟人影,幽兰袅袅地飘入新词。流水年芳,缃囊暗换蛛丝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然后根据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作答,注意要结合诗句中的意象、关键词来分析。 本诗首句问春何去,次句写雨中之景:深径莺啼。“二十四番花信风”是说花信风的时令,即二十四节气之一。第三句写春天里海棠的情态:“惺忪”。这三个字是关键,它既形容人,也形容物,海棠因春意而发愁
注释: 1. 岳云如画,记苍莨谷里,曾种丛竹。 岳云如同画卷般美丽动人,记得在苍茛山谷里曾栽种了一片茂密的竹林。 2. 老鹤归来,那见我两鬓丝丝新绿。 归来的老鹤又能看到我头上的丝丝新绿了吗? 3. 杜若寒沙,蘼芜晓露,梦断平汀曲。 杜若和蘼芜覆盖着寒沙,清晨的露水洒落在平潭的小路上。 4. 输与一叶归舟,湘湾卅六,漾文波如毂。 把这片湖面作为我的归舟,湘江湾有三十六个弯,湖水荡漾如同车轮。 5
这首诗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百字令·题朱竹垞静志居琴趣后》。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红娇绿怨,有芳魂一缕,苦萦湘管。 “红娇绿怨”形容花的美丽而哀怨,暗指朱竹垞(即朱竹垞)的居所充满了美丽的花草香气。"有芳魂一缕"则是说这些芬芳的花草似乎带着某种灵性或魂魄。“苦萦湘管”指的是这些花香似乎被湘江的风管吹拂着,难以散去。 歌板酒旗零落尽,忍把瑶筝重按。
【解析】 此首词为词人九日与友人聚会时所作。上阕描绘了福善寺秋色,下阕抒发了对故人的思念之情。 上阕:寺院的门前长着稀疏的柳条,它们随风摇曳,好似轻烟淡雨飘过江面,映照出一派秋天的景色。在黄叶飘落的声音中,我载酒而来,想探询你篱东的消息。落帽风高,寒沙平楚,断雁如残客。茱萸醉把,人生嘉会难得。 “疏柳”“淡雨”“黄叶声”三句,描写了深秋景象。“作”字用得极妙。“过江秋色”,是说秋风已吹到长江之北
九月晦日陪寿阳祁相国张诗舲少宰何青士侍御于慈仁寺饯秋主人为叶润臣阁读孔绣山舍人分韵得细字 译文:九月初十日,我陪同寿阳的宰相张诗舲、少宰何青士在慈仁寺为秋天的主人饯行。主人是叶润臣,他当时正在书院读书,所以我为他写诗。 履綦行有声,落叶满轩砌。 释义:穿着木屐走路的声音很响亮,满地都是落在地上的树叶。 西山对小阁,正露仙人髻。 释义:西山对着一座小阁楼,正好露出仙人的发髻。 人情秋多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