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颖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即可。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鹦鹉的生活习性和美丽动人的外表特征,表达了诗人对鹦鹉的喜爱之情。“它生如忆比红儿”一句是诗人想象自己与鹦鹉之间的情谊。 【答案】 译文:一群花片揽游丝,金索空留绝艳姿。往事能言惭赤凤,它生如忆比红儿。余霞散绮开笼夕,白露沾裳濯锦时。转念陇山深处好,上林不用羽毛奇
粤中寄顾不盈 古人半流寓,余亦度昆仑。 不为探金穴,何缘到海门。 碧寻榕树宅,红爱荔枝村。 洵有神仙迹,惟应静者论。 注释: 粤中:即广东地区。顾不盈:指顾仆,诗人的朋友。 古人半流寓:古人中有一半人在外流亡。 余亦度昆仑:我也有如昆仑山一样高大的人。 不为探金穴:不是为了去探寻金子的洞穴。 何缘到海门:怎么会有机会来到海边呢? 碧寻:寻找。 榕树宅:榕树般的住宅。 红爱:喜爱红色。 荔枝村
枯杨碛里久无春,盗得黄羊是汉人。 骆马驮金输塞尽,不知何物铸功臣。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诗句解读:枯杨碛里久无春——在荒凉的戈壁滩上已经很久没有春天了。盗得黄羊是汉人——偷来的黄羊竟然是汉人。骆马驮金输塞尽——战马驮着金币源源不断地运往边塞。 2. 意象分析:枯杨、黄羊、骆马、塞外等元素营造出了一种荒凉和悲凉的氛围,表达了边疆将士的辛酸生活和对战争的深深忧虑。 3. 情感表达
诗句原文: 珠胎半尺金错文,三年一叶非宋人。 石家解食白凤髓,此器不共珊瑚陈。 海南玉田侵蜑户,鼠璞繇来辨胡贾。 始疑得自大宛归,紫蔓累累滴马乳。 译文注释: - 珠胎半尺金错文 - 描述了一种珍贵的物品,其价值非凡且具有独特的装饰性。 - 三年一叶非宋人 - 暗示这种物品非常稀有,不是普通的宋朝制品。 - 石家解食白凤髓 - 指某个家族擅长或享受某种珍贵食材的美食。 - 此器不共珊瑚陈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方正学先生之墓的诗。方正学是一位有名望的学者,他的墓位于冶城。这首诗通过描绘墓地的场景和对先生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死者的敬意和对生者的关怀。 第一句“赤凤巢焚尚覆雏,一杯翻荷主恩殊。”描述了墓地的环境。在火焚烧后,凤凰的巢穴依然覆盖着新生的鸟雏。这象征着方正学先生虽然已经去世,但他的精神和教诲仍在继续影响着后人。 第二句“冶城无铁铸肝胆,石甃何人藏发肤。”则表达了对死者的尊重
此村草堂二首 其一 世间桑榆,是此村。东皋酒社的曾孙,记录着这里的往事。 梅花与我年增长,春水与人的德行一样温暖。 故剑曾经携带过什么值得售卖,破旧的书读过之后不必留存。 河汾纵有千言在,不敢轻易叩响九重门
【注释】 武山:指武当山。葛震甫:即葛仙翁,传说为晋时人葛玄的号。壁:墙壁,这里指题诗之处。草堂:泛指隐者所居之地。疏竹:稀疏的竹子。覆渔湾:覆盖着渔船的水湾。湖面冰高:湖面结冰很高。白鹭:一种水鸟,常在湖边栖息。闲:悠闲自在。自古风人喜流寓:自古以来,有才德的人都喜欢四处游历。流寓:四处流浪居住。谢公不住会稽山:谢灵运(一说陶弘景)不居住在会稽山上,所以此处是说谢灵运也不住在这山中。 【赏析】
注释:石几朝朝立在钓台,苔檐上露水折断了野棠的枝条。荒芜的钓台有千尺高,不是无意,也不会与旁人再攀援。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钓鱼台上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自然风光画卷。首两句写景,“石几朝朝立鹭鸶,苔檐露折野棠枝”,形象地描绘了钓鱼台上自然景观的优美,鹭鸶栖息在石几上,苔檐下的露水滴落在野棠树的枝头。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钓鱼台周围自然环境的美丽。 第三句“荒台千尺非无意”
【注释】 棱棱:高耸的样子。崔嵬(cuī wēi):高峻貌,这里形容山势高耸。湘裙:指女子的衣裳。苍璧:青黑色的美玉,这里比喻苔藓。 【赏析】 此诗是作者隐居西山时所作。前四句写山中梅花,后四句写梅花下僧尼、女子、村店等人物。全诗意境清幽,语言平淡自然,风格与陶渊明的《饮酒》诗相似,都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罗浮石龙渡 竹里仙源半估船,水村鲑菜不论钱。 海南三月无花落,一路春风待木棉。 注释:1. 竹里仙源:形容山中景色清幽、如仙境一般。2. 估船:估计的船,可能是指小船。3. 水村鲑菜:指水中的鱼和菜,可能指的是当地的水产资源。4. 海南:指中国的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5. 无花落:没有花凋谢。6. 木棉:一种树木,开花时花瓣像火焰一样,非常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