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香子
【注释】 行香子:词牌名。双调,六十字,前片十一句四仄韵,后片十一句五仄韵。 一鼓才呜(鸣:古乐器名):指报时用的铜鼓刚刚敲响。 行香:即行路,行走。 看乌龟、波上呈祥:龟,即甲鱼,古人认为它长寿。呈祥,即出现吉祥之兆。 鼻全喘息(喘:呼吸急促):形容人呼吸困难。 眼眩昭彰(眩:目眩;彰:明显):形容人眼睛发花,视力不清。 会:应该。戏:嬉戏。澄涛:清澈的波浪。 隐然江(隐然:隐约的样子)
【诗句】 三鼓才分,火德行香。月初端、正照心王。红红赫赫,炜炜煌煌。见本真生,灵真慧,太真匡。 三处均匀,一路平康。睹青天、瑞霭舒张。纵横攒聚,能罩圆方。早弄圭环。持圭璧,执圭璋。 【译文】 在深夜时分,我刚刚完成一天的劳作,点燃了香炉中的熏香。月亮升起,明亮照耀着我的心田。熏香散发出红色的光芒,照亮了我内心的真我,让我感受到生命的智慧和美好。 在我心中,有三处熏香的香气均衡地分布,一路走来
五鼓才成,土德行香。偏能将、四象包藏。 如今尽显,聚在中央。没白归青,红归黑,不归黄。 已证空虚,便出昆冈。金童来、秘语宣扬。 天皇赐韶,授与风狂。永处清闲,常清静,得清凉。 注释: - 五鼓:指天刚破晓的时刻。 - 土德:指的是五行中代表土的五行,这里特指中国的传统五行学说中的“土德”。 - 四象:中国传统文化中用来描述宇宙万物生成和运行规律的四种基本象征物,即青龙(代表木)、白虎(代表金)
【解析】 此词为咏物词,以木喻人,借木金之性,比喻人有仁爱之心和高风节操。上片写木金之性与人之德。下片写木能抽金、能胜金、能安魂,象征其人格魅力。 “木性慈仁,体顺融金”,这是对本词开篇两句的简单解释。首句点出所咏之物是木,次句点出所咏之物是金,而“慈”、“融”两字又暗合了木金之性,即木性慈仁、体顺融金,这既是本诗的起兴,又是全篇的主旨所在。 “混难分、反复浮沉”,这是承接上句
诗句释义 - 震乙情柔:这里的“震”可能指的是某种振动或波动,而“乙”和“情柔”可能是指柔和的情感或情绪。 - 酷爱庚金:庚金代表金属的坚硬,这里可能指的是对某种坚硬、刚毅品质的喜爱。 - 角商和、律应清音:角声、商声与律调的和谐,意味着音乐的美妙和节奏的清晰。 - 木人鼓掌:木人代表木头,鼓掌表示鼓掌庆祝,这里可能指的是庆祝某事或某种成就。 - 石女调琴:石女可能代表女性,调琴是弹奏乐器
金去木 金体坚刚,木性柔和。辩宾主、火力功多。刚为主掌,柔像销磨。显各还元,归本性,息风波。 【注释】 金:指金属性。 木:指木属性。 辩:辨别。 宾主:这里指五行中的金和木,即金和木的相对关系。 火力:指五行中的火。 还元:回归本源。 辉光:光辉。 紫府:传说中道教的最高天宫。 蹉跎:悠闲自得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词以金木为题材,通过描写金木的特性及相互作用,来表达作者对自然和谐之美的向往
《行香子·木去金》是一首词,作者不详。这首词描写了一幅自然景象,通过对树木、火势、游魂、阳体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生命的轮回和宇宙的奥秘。 我们来看第一句:“木隐金形,金色浮存。”这句话的意思是,树木隐藏在金子之中,而金子却漂浮在空气中。这里的“金形”指的是金子的形状,而“木隐金形”则表示树木被金子所掩盖,无法看清其真正的面貌。接着,第二句:“木森森、有像称尊。”这句话描述的是树木高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如本题“行香子”是词牌名,“震内藏金,金乙成姻。假冲和、雷电交陈。龙吟虎啸,幽谷澄神。向杳冥中,风云里,傲全身”,要求学生先写出诗句的内容,然后写出自己理解的译文及注释,最后进行赏析。此词上片写天地万物在雷雨电闪中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无限热爱;下片则写自然界的景物
《行香子·遇师》是元代王处一的佳作,诗中描绘了一次偶遇仙人的经历,表达了对真知灼见的渴望和对修炼成仙之路的向往。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定八年间 - 八年:指作者在金大定年间(公元1168年)开始师从王重阳。 - 遇师:指与王重阳的相遇,这是作者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转折。 2. 得遇重阳 - 重阳:九月初九,中国传统节日,有登高赏菊之习。 - 感真慈:深感王重阳传授的真知慈爱。 3.
【注释】 悚(sǒng)息:恐惧、惊悸。广启心香:即广泛地点燃心香以表达敬意,也指广泛地献香。清颁:清雅的颁赐之物。檀髓沉香:檀木和沉香木烧制的熏香。金炉篆起:金炉中的香炉上开始升起香烟。法界:佛教指一切现象的总和,这里指整个世界。飘香:飘散出清香。玉虚尊:即玉皇大帝的尊称。诸天帝:众天神。普闻香:普遍地听到香风。稽首(qǐ shǒu):跪拜。焚香:敬神时烧香祭拜。赞:赞美。金枝:皇家子孙的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