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性慈仁,体顺融金。混难分、反复浮沉。还元祖性,造化幽深。得木抽金,金去木,罢相侵。
精变游魂,湛入禅心。杳冥时、踪迹难寻。无中显有,透古通今。自魄安魂,魂胜魄,鬼神钦。
【解析】
此词为咏物词,以木喻人,借木金之性,比喻人有仁爱之心和高风节操。上片写木金之性与人之德。下片写木能抽金、能胜金、能安魂,象征其人格魅力。
“木性慈仁,体顺融金”,这是对本词开篇两句的简单解释。首句点出所咏之物是木,次句点出所咏之物是金,而“慈”、“融”两字又暗合了木金之性,即木性慈仁、体顺融金,这既是本诗的起兴,又是全篇的主旨所在。
“混难分、反复浮沉”,这是承接上句,写金木二物的本性特征。“混”指金木二物相混不分;“难分”则说明它们难以分离。“反复”指它们相互转化,不断往复。“浮沉”则指它们随波逐流,无定处所。
“还元祖性,造化幽深”,这是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还元”指回归到本来的状态;“祖性”指人的本性;“造化”指天地万物。这两句是说,木金二物的本性都来自自然,回归于自然。同时,也写出了木金二物的本性都是非常深奥的,不可轻易窥探。
作者从“木”“金”二物的特性入手,进一步论述人应该具有的品质。“得木抽金,金去木,罢相侵”。这句诗的意思是:如果人能学习木的性质,那么就能抽出金子,金子离去后,人也不至于受到伤害。“罢相侵”是指人能够避免因贪欲而受损害。
“精变游魂,湛入禅心”,这是承接上句,进一步写人应具有的精神品质。“精变”指人的精神境界;“游魂”指人的灵魂;“湛入”指融入、沉浸;“禅心”指清净的心。这句诗的意思是:人如果能像木那样变化无常而又精深莫测,那么他的灵魂就能够进入禅的境地。
诗人继续描写人应有的精神品质。“杳冥时、踪迹难寻”。“杳冥”指深奥幽远;“踪迹难寻”指人的精神境界是难以捉摸的。
诗人从“木”“金”二物的特性出发,进一步论述人应该具有的高尚品德。“无中显有,透古通今。自魄安魂,魂胜魄,鬼神钦。”这几句诗的意思是:在无形之中显现出了有形的东西;能够穿透古代和现代。人如果能保持自己的魂魄不动摇,那么他就会得到神灵的保护。
【赏析】
宋词小令词牌名。此词咏物兼抒情。上片由木金之性写人之德,以木喻人,借木金之性比喻人有仁爱之心和高风节操。下片写木能抽金、能胜金、能安魂,象征其人格魅力。全词托物言志,寄寓着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